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疤与老茧

(2007-07-28 09:49:10)
分类: 教育与公益
 

以下是女儿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她在这里揭开了心灵中的一块伤痕。

 

5月15日

move out

要搬家了,讓我回憶起一些事

在離開東方英文書院的時候,一個人搬了9個袋子回家,全部都是書

多數同學都被接走了,我最後一個走

本來想著應該沒事吧

但是真正搬的時候還是不一樣的

行李從7樓板到一樓,再從宿舍辦到大巴上,我一點一點的挪

我很強吧

其實,我沒有問題的,怎麽樣我都可以自己搬回家

可是,其實我想聽到一句,對不起阿,今天實在沒有空,這樣我想怎麽辛苦,我心裏也覺得舒服把

但是我只有一句:不是我不想接,你也要學著獨立,以後你一個人沒有人幫忙怎麽辦?!

我想我當時的樣子一定很狼狽,那樣的夏天,一個一點都不像女生的女生一點點來回挪動這手裏的行李

我也不知道我臉上的是汗還是淚

哭?算了吧,顯得好窩囊,也沒有人可憐,就放下吧

跟媽媽說~她也只能是心疼,哎~反正都已經搬回來了,就這樣吧

 

所以我每次見到有人拖招很重的袋子或者行李,我一定沖上去幫忙,不管人家說什麽“謝謝啦,不用啦"

我知道全都是客套話,別人叫我走我也不會走,因爲我不想讓別人也有那種無助的感覺

 

其實哪個人不想被別人關心呢?有那個女孩子想要自己像男人一樣過一輩子呢?

在學會獨立的時候,心裏面也多了一層厚厚的疤

 

好笑的事,我還是得到了一句表揚:我女兒不錯

 

想想要是心存怨恨是不對的,只要我對別人好就行了,我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對別人好

這是讓我最高興的時候

 

心裏面流疤還是不太好,無論是怎麽樣的疤痕,還是要靠自己用愛心去化解

俗話説:時間是最好的葯,我的經驗是,只要真正的從心底去愛給你造成傷害的人或物拉,保證愈合無傷口

 

显然,文中描述的那个给人造成伤害的人就是我,那个没有写明的父亲。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无异于心头被重重一击。我感觉自己平常是那样的喜爱她,可她却对我有过这样大的怨恨,事隔两年多,依然那样刻骨铭心,当然,文中她还宽容了我。又因为这还是一篇发表在网络的文章,文中那个无情的还自以为是的父亲可能要永远留在她的一些朋友的印象里了。在后来的几天里,我真的非常郁闷,感觉抬不起头,这个父亲作的实在是太失败了,一想到这篇文章心里就难受还加一些屈辱。以至于一段时间我都不再打开她的博客,过去,那可是一种亲情的享受。难受之后,我开始反省自己,那件事的处理上我错在那里?我错了吗?

站在孩子的角度,她应该没有错。她是在一个预备出国的国际高中读书,同学都是比较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子女。当时,那个学校位于城市郊外,交通不便。按照她的描述,在学期末放学的那天,当其他同学多数被家里接走后,她一个小女生,自己一次次搬那么多行李,孤孤单单地搭学校的班车回家,那样的情景里,她自己,旁观者,读者都会顿生怜悯。

虽然我们平常多次接送她开学放学,但那次放学因公司有事确实我走不开,她文中记录的那些话我确实说了。这些话放在一个普通高中应该不会错,特别对于不够发达地区的学校,哪有那么多家长有车,有时间亲自来为孩子搬家?多数的初中住校生可能都得自己搬家,而且是自己背回家。当年我们这一辈人在初中、高中出去学工学农的时候,虽然年龄只在13~16岁之间,我们所有的行李都是自己打包、搬运。在这样的氛围里,绝大多数学生自己完全能够承受,也不会有多大的怨言。

问题在于,当家长有条件能够或者克服困难能够帮他们搬家而不去帮,这个家长他是不是错了?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家长可能就错了,因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非常习惯于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爱,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为他们作好我们长辈能做的一切似乎天经地义。

可是,当我们释放了我们全部的爱,这些孩子在我们的爱的笼罩下会不会营养过剩,会不会失去应有的锻炼机会呢?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是希望他们充分享受到爱的沐浴还是要让他们一辈子幸福?事实上,一直在温室里被浇培呵护的花卉难以经受原野中风雨的吹打。曾经有过真实的报道,东北虎的后代被放在动物园精心供养后,到再放虎归山的时候,它们已失去在野生环境里生存的能力。一个在现实社会生存的人免不了要离开家庭独立承受各种各样的磨难,如果缺少必要的准备,必然会遭到巨大的挫折甚至被社会所遗弃。所以,我们有时无情地让孩子经历一些肌体的磨练和心灵的挫折其实是一种长辈的责任,也是一种爱护

另一方面,有些感受是必须经过亲身的经历才能体会到的,例如,文中哪个小女生曾经有过的“无助的感觉”。正因为这种经历和感受,她学会了每次見到有人拖着很重的袋子或者行李,不管人家說什么謝謝啦,不用啦",她一定沖上去帮忙。由此可以看到,她那次经历虽然刻骨铭心的难受,但却使她积累了这种良性的意识,对她个人品德带来了提升。

这样看来,那件事的处理确实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事实上的伤痛,但这将给她心灵上留下的应该是一个老茧,而不是伤疤。但愿女儿对这件事不仅是靠自己的宽容化解怨恨,希望再过多年以后她能有一些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