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降息经济减速 |
分类: 宏观经济 |
清议:利率是贷款的函数
我要说的是,那种以贷款需求不足为理由拒绝降低利率的主张,显然是忽视“利率是贷款的函数”这一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纯属本末倒置、因果不辨、黑白颠倒的逻辑错乱
150年前,清朝数学家李善兰在其译著《代数学》中讲到,“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函数的概念揭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后者就是前者的函数。其中,后者是因变量,前者是自变量。
价格是需求的函数,这个道理几乎人人明白。其基本含义是市场上的商品需求随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下降,需求增长;价格上涨,需求下降。当然,作为因变量的价格不可能无限变化,而是有特定的值域;同时,作为自变量的需求也不可能无限变化,而是局限在它的定义域范围之内。
举个例子说,原油价格的(理论)值域下限是原油的生产成本,当油价触及生产成本,尤其是主要产油国平均生产成本时,油价的反弹是可以预期的。在油价价格下降的过程中,尤其是达到值域下限时,原油需求会增长,但增长的空间会受到定义域的约束,也就是供求平衡的约束。
以上是理解利率是贷款的函数的一把钥匙。
需要说明的是,利率的值域是由利率的本质决定的。利率的本质是社会平均利润率。这就决定了利率的值域变化是围绕社会平均利润率上下波动的,决定了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应当引起利率的下降,而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上升应当引起利率的上升。
上述利率的值域,可以说明贷款需求是如何变化的。当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后,如果名义利率维持不变,意味着实际利率在上升,也意味着企业对利率的承受能力开始减弱,贷款需求随之减弱。在这一情况下,只有降低名义利率,使之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贷款需求才会重新增长。否则,贷款需求的减弱会酿成新的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以致新的实际利率上升,最终导致进一步的宏观经济减速。
当前国内利率状况恰好如此。伴随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持续下降,并出现了连续31个月的负增长,国内规模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扩张速度已由15%下降到7%以下,这无疑是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必然结果。但是,自2012年7月6日以来,国内存、贷款基准利率一直维持在3%和6%的水平不变。确切地说,不是不变,而是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大幅提升,其中有的民营企业实际贷款利率居然高达20%。这无疑会严重制约企业的贷款需求。
所以,当前贷款需求不足是贷款利率过高的结果,只有在贷款利率下降并且是存在持续下降预期的情况下,贷款需求才能出现恢复性增长。
顺便说一句,不久前公布的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长13.2%这一指标似乎有很大的水分,原因是在“表外转表内”这一统计指标变更后,表外贷款减少值多达1.78万亿,而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多增加值仅为0.4万亿。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非常严肃的问题。在央行对此澄清之前,针对如此统计瑕疵的质疑难以消除。
最后,我要说的是,那种以贷款需求不足为理由拒绝降低利率的主张,显然是忽视“利率是贷款的函数”这一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纯属本末倒置、因果不辨、黑白颠倒的逻辑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