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清议:打败余额宝就是打败普惠金融
国内金融行业的国有垄断地位有目共睹。经济学向来有“好的”的托拉斯与“坏的”托拉斯之辩。当金融业透过国有资本的链条联合在一起之后,究竟是好是坏,最终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损害了公众利益。
尽管余额宝诞生的历史很短,但已经充分显示出普惠大众的功能,无论收益率是6%还是3%,均远远高于0.35%的活期存款利率。说到底,这就是余额宝的生命力,也是余额宝坚实的群众基础,说它是余额宝的政治基础也丝毫不过分。
既然余额宝具有普惠大众的功能,那么,这项由大众广泛参与的金融创新就应当得到肯定,得到支持。诚然,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不夸张地讲,要求余额宝做到白璧无瑕,无异于是在扼杀金融创新。
有人说余额宝推高了国内金融成本。这种批评很不公平。实际情况是,目前国内金融成本之所以很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导致的。具体到银行间市场的协议存款,很明显是由于过高的存准率令银行陷入持续的流动性紧张,季末考核时尤为如此,以至于不得不透过高息的协议存款来缓解头寸紧张的局面。所以说,情况恰好相反,推高金融成本的是现行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余额宝只是让广大消费者在自行管理手中闲置资金的同时分享了协议存款的高收益率。
余额宝的确对银行构成了挑战,但这一挑战实际上是创新对垄断的挑战,是普惠金融对金融垄断下牺牲大众利益行为的挑战。从政治正确的角度看,这样的挑战何罪之有!
说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对大众利益的损害其实一点都不过分。在过高的存款准备金限制了银行利用存款谋取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存款人的利益首先是被一同限制了。进一步说,由于在高存准率的同时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推高了贷款利率,因此,银行的利益实际上并没有减少,反而持续快速增长。这无疑形成了一个非常坏的的结果,即存款人利益受损,而银行利益得到政策保护。这肯定不是普惠金融。
社会生态学告诉我们,哪里有损害,哪里就有博弈。余额宝之所以受到大众欢迎,说到底是由于余额宝透过技术创新维护了大众利益。所以,当有人企图打败余额宝的时候,必须正视余额宝的政治正确与社会生态正确。所以,无论是不是旨在维护垄断集团利益,打败余额宝就是打败普惠金融,就是遏制旨在实现普惠金融的技术创新。
退一万步讲,互联网是当代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移动互联网更是如此。当互联网势如破竹地冲击到垄断利益的时候,究竟谁该被打败呢?权利机关又该维护谁的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