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幅提高工资比做大就业蛋糕更重要

(2013-05-15 12:18:49)
标签:

财经

分类: 宏观经济

清议:大幅提高工资比做大就业蛋糕更重要

 

一直以来,经济学界不时有反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声音。其逻辑看上去也不失为正确---脱离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很可能伤及就业增长,尤其是在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依然庞大的情况下。不过,即便是如此,这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小道理,而不是大道理。

 

那么,大道理是什么?

 

首先,从劳动参与率(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例)的情况看,扩大就业不是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以71%的世界平均劳动参与率衡量,中日两国一个高高在上,一个长期处在低水平。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十年前高达83%,2006年为81.7%,最新数据虽然继续下降,但依然维持在80%以上的水平。相反,日本的劳动参与率一直稳定在72.5%左右的水平。其实,以色列的劳动参与率更低,只有62%。没有人会怀疑以色列人和日本人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中国人。

 

其次,从就业人数的存量与变量关系看,鉴于非农国内就业的总量已接近3.8亿人,而过去几年的年均增量不到1千万人,很明显,为存量就业提高工资的边际效用,要远远大于只能从低工资起步的新增就业。

 

第三,从实际情况来看,即便是新增就业大幅增长,只要不改变劳动报酬偏低的状况,对扩大内需以及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比如2012年国内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创了9年新高,但丝毫没有撼动经济持续减速的格局。

 

最后,恰恰是考虑到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或潜在失业人口规模巨大,只有大幅提高工资收入标准,才能吸引更多的转移就业。如果进城打工只是多收了几个活钱,而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甚至不能缩小城乡生活差距,农民参与非农就业的积极性就不会得到有效释放。如此这般,所谓农民变市民的“梦想”就是一句十足的大话。

 

无论如何,今天的中国,把就业蛋糕做大,远远不如想方设法为就业者提高工资。有关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吵吵了很多年,到如今该是最后决断的时候了。

 

我当然不会忽视提高工资与物价的关系,但绝没有愚蠢到因担心通胀而放弃经济增长目标的地步。在经济持续减速的情况下,世界上几乎没有第二个政府依然将抑制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其实,正统的经济学从来都将通胀视为收入与物价的关系,只要收入增幅大于物价涨幅,姑且不考虑恩格尔系数下行的好处,通胀就不是问题,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是利大于弊。

 

至于为什么要大幅提高工资,第一个理由是过往的欠账实在是太多了,第二个理由按部就班地提高工资根本赶不上如今城镇生活成本的上涨步伐,第三个理由则是对比公务员五花八门的福利,广大工薪阶层只有大幅提高工资这一条路才能缩小与他们的差距。

 

废话少说,同意的请举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