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清议:最糟糕的的住房政策
国内现行楼市调控政策是全球已知最糟糕的的住房政策。这并不仅仅是由于侧重于限价、限购的调控政策事与愿违,房价屡调屡涨。
在全球范围内,将住房纳入政府政策始于19世纪。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住房政策只盯住房价。最初的住房政策将目标对准建筑标准,诸如采光、通风、防火、卫生设施等,之后延伸到破窗率、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等。这些其实都是在关注居住条件或与住房相关的人道主义关怀。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的美国《住房法案》,美国议会将住房政策的目标被界定为:“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在适宜的居住环境里拥有一个舒适的家”。在美国政府关注的7个住房政策目标当中,只有一个涉及到房价,它们分别是:1.保护和扩大优质住房的供给;2.使现有的住房更廉价,更容易获得;3.提高社区居民在种族及收入分布上的多样性;4.帮助家庭积累财富;5.巩固家庭和睦;6.使居民能获得基本的配套服务设施;7.促进大都市的平衡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旨在更容易获得住房的廉价性,也不是专门针对自有住房,更多是针对出租房尤其是公租房的。
虽然现行住房政策是上届政府的遗产,但本届政府照单全收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最起码,既然强调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对居住条件及人道主义的关注便有可能成为新的住房政策目标。当然,要想丢掉“最糟糕的住房政策”这顶帽子,关键还要看本届政府是否能够放松对房价的干预,尤其是放弃生硬的行政干预。从国务院大张旗鼓简政放权的势头来看,这大有希望。
从连日来媒体报道的北京市领导情绪化地为房价降温直至由市长划勾审定开发商预售价格这一动向来看,上届政府的住房政策至此已走到了尽头。显然,市长定价与简政放权的方针南辕北辙,同时也是对市场经济和《价格法》的粗暴践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