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清议:外汇储备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得自贸易的流动性扩张是否会由于发达国家持久的债务危机而放缓?这个问题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所以关系到对所有宏观层面的判断。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多余一问。毕竟外汇储备在上一个10年(2000~2010)累计录得的16.2倍的增幅注定是不可复制的,下一个10年注定要大幅下降。
不过,可别忘了基数这回事。上一个10年外汇储备的基数是0.1655万亿美元,累计增加值是2.68万亿。基数提升后,下一个10年哪怕只录得3倍的增幅,也会涉及到8.5万亿美元之多。此外,上一个10年外汇占款增加值占金融机构全部人民币存款增加值的35%,由于二者之间的变化具有协同性,因此,下一个10年外汇储备增速即使放缓,对存款增长的贡献也未必会降低。
有一点几乎是肯定的,即使面对债务危机,人民币按年升值的步伐也不会趋缓,但下一个10年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贸易盈余。日本在上一个10年所面对的贸易环境显然要比中国糟糕的多,但世行数据表面,日本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重平均在3.5%以上。
退一步讲,在鼓励进口的政策驱动下,即使下一个10年里大部分年份中国出现了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外汇储备也不会停滞不前。原因是人民币贸易结算中进口结算的比重会持续大于出口结算的比重,在该消化的外汇储备不消化的情况下,动态余额只能是节节攀升。这是本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普遍特征。
日元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便确立了国际货币的地位,其标志是日元可以在贸易伙伴之间相互结算。但即便如此,日本2000年3472.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到了上个月还是激增至1.22万亿美元(其中的有大约0.19万亿居然是在今年实现的),累计扩张了2.51倍。
考虑到人民币到2020年也未必能够真正确立国际货币的地位,所以上述关于下一个10年外汇储备再增长3倍的预期绝不框外,最终达到4倍以上的增幅或接近15万亿美元(按当前汇率)的结存规模也是可能的。
仅仅从这一点看,更加积极地消化外汇储备,防止出现15万亿人民币以上的外汇储备贬值损失,对于下界政府来说将无疑是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