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型银行股业绩前景值得看好吗

(2007-06-22 21:58:57)
清议提问第四辑交流与总结 

 

大型银行股业绩前景值得看好吗

 

非常感谢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可能是出于网络方面的原因,一些朋友反映无法参与讨论。但愿今后不再出现此类情况。

 

银行股之所以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与其极高的市值权重和活跃的IPO有很大关系。应当说,活跃的IPO与大型银行股的关系已有所减弱,为此,大型银行股走势今后只能拼公司业绩了。

 

简单地讲,我不看好大型银行股业绩前景的理由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中国内地货币供应总量对GDP的比例过高,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伴随资本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这一情况将逐步改变,由此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前景构成负面影响。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中国内地2006年货币供应总量(M2)对GDP的比例高达165%,而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货币供应总量对GDP的比例大致为85%。二者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内地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或间接融资,而美国企业融资则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对于以公司业务为主的内地大型银行来讲,如果更多的公司贷款客户选择资本市场作为主要融资途径,势必打压其未来的业务成长空间。应当说,这是一个不容逆转的长期趋势,尽管对大型银行业绩的影响是渐进的。实际上,迫于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最近几年,该等影响已表现得颇为明显。例如,中国银行(601988)的贷存比06年比03年累计下降了11.68个百分点。对于以信贷业务为主的内地大型银行来说,该等影响显然是不能忽视的。

 

其次,中国内地大型商业银行集中度过高,不利于控制金融风险,而控制风险主要是透过分散风险实现的,这也决定了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不得不受到趋势上的限制。众所周之,即使在美国,尽管发生在金融领域的购并活动较为活跃,但大型银行规模的集中度并不高,通常一家全国性银行的资产规模不超过GDP的5%。按照中国内地的标准衡量,美国的商业银行都是些中小型的。作为内地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601398)2006年末资产总计对GDP的比率高达37%,其他三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情况也令人感到相当恐惧。

 

第三,尽管经历了股份制及上市改造,但内地大型商业银行的独立性依然不为理想,以往对财政的过度依赖正在转向对央行的过度依赖。分析表明,已上市大型银行以央行票据利息收入为主的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对税前利润的比例接近100%。例如,2006年度,中国银行债券投资利息收入为672亿元,占当年税前利润的100%以上;工商银行的证券投资利息收入为668.83亿元,占当年税前利润的94%。如果加上存放央行款项的利息收入,工商银行06年主要来自央行的利息收入占税前利润的比例可提升到107%。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主要来自央行的收益项目增加值对大型银行股06年度税前利润增加值的影响程度超过250%。例如,工商银行06年税前利润增加值为86.5亿元,但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增加值为210亿元,存放央行款项利息收入增加值为11亿元,二者合计221亿元,占税前利润增加值的比例高达255%以上。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如此严重的依赖性,大型银行股业绩则不被看好。毫无疑问,不仅旨在对冲外汇占款增长的央行票据未来具有发生较大波动性的可能,而且存放央行款项的利率也存在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这对于独立性较差的大型银行股未来业绩前景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概括地讲,没有证据表明一个国家的银行业能够与GDP同步增长,也没有证据表明一个国家的大型银行在业绩增长方面可以与大型非金融类公司保持同步,而目前内地大型银行股业绩对央行的依赖程度令人感到更多的忧虑。

 

我非常赞同许多朋友的说法,中小型银行的业绩前景远远胜过大型银行股。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地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也将对大型银行的业绩前景构成越来越多的约束。

 

我倒是觉得,出于对未来长期业绩前景总体不看好的理由,大型银行股估值的缓慢下降对于缓解大盘风险有好处。大盘股的估值本身就应当低于中小盘股,而并不理想的长期成长性应当获得同样较低的估值。

 

投资百科网原文链接

 

清议提问第五辑问题:什么叫流动性过剩

问题提示:流动性过剩这个术语正在变得越来越时髦,以至于在很多场合、针对很多问题的讨论都涉及到。股票市场尤为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对许多问题的讨论结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流动性过剩不为中国所独有,但发生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需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扩展到流动性过剩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衡量流动性过剩的程度,以及如何化解流动性过剩等等。(周一将在投资百科网开放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