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近10年投资价格涨幅最小的地区
与地区经济增长有关的地区物价走势分析是按照与支出法GRP或GDP相对应的两个物价指数进行的,其中与最终消费相对应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资本形成总额相对应的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IPI)。尽管未考虑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但它们并不直接对最终消费构成影响,特别是随着国内面向最终消费的中下游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由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到生产者价格指数,再到消费价格指数,存在逐步消化的情况。鉴于净出口在支出法GDP中所占比重极低,因此,未考虑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化因素。我相信,采用这两个物价指数评价地区经济增长应当是最简便且合乎逻辑的方法。
IPI大体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并随投资增长加速而提升,随投资增长减速而下降。之所以说是大体如此,原因是国内IPI除了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之外,与投资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或引入招投标方式也存在密切关系。这使得1995年以前的IPI与1996年以后特别是2001年以后的IPI走势有明显不同。
1991~1995年,国内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名义增长率为35.58%,与此相对应的IPI年均增幅为13.54%。其中,1991年名义投资增长率为23.85%,IPI增幅为9.5%;1992年名义投资增长率为44.43%,IPI增幅为15.3%;1993年名义投资增长率为61.78%,IPI增幅为26.6%;1994年名义投资增长率为30.37%,IPI增幅为10.4%;1995年名义投资增长率为17.47%,IPI增幅为5.9%。应当说,这一时期的IPI非常明显地是随投资增长率上下波动,并且与投资增长率一道创下国内五年期历史最高记录。
随后的情况是,尽管1998年投资增长率达到13.89%,但IPI增幅为-0.2%;尽管2003年的投资增长率高达27.74%,接近1994年的水平,但IPI增幅仅为2.2%,不到1994年的五分之二。即使是IPI在2004年创下近10年来的最高记录,但与10年前相比也属于较低的水平,与最近两年平均投资增长率27.29%相比则更低,并且在2005年迅速回落至1.6%。
分析表明,直接导致最近10年期全国IPI整体水平下降的原因,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由上述1991~1995年的35.58%大幅降至16.28%,大致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二是构成IPI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设备工器具购置价格指数和其他费用价格指数明显下降,其中以设备工器具价格指数负增长最为突出,自1997年以来至今呈现负增长走势。相信后者与投资领域招投标制度逐步完善有关。
IPI整体水平的下降意味着最近10年是国内自1978年以来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最理想的时期。我相信,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固定资本对于今后全社会降低固定成本,提高边际利润具有积极影响。遗憾的是,1996~2002年的投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以至于各种投资活动可能错过了低成本扩张的大好机会。
论及各地区IPI涨幅,最近10年涨幅最小的地区是福建省,IPI年均涨幅仅为0.72%,比同期全国IPI年均涨幅低0.9个百分点,比同期IPI年均涨幅最大的地区低2.8个百分点。同期IPI涨幅最小排名居前5位的其他地区依次为浙江、广西、天津、河北,各自的IPI年均涨幅分别为0.75%、1.14%、1.16%和1.43%。我们注意到,这5个地区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相对较低,依次为13.34%、16.56%、16.39%、14.45%和17.01%,在全国各地区排名当中分别名列第27、第20、第21、第24和第19位。
图表6:地区投资价格涨幅排名(%)
最近10年
最近5年
2005年
平均涨幅 排名
平均涨幅 排名
涨幅 排名
全国
1.62
2.00
1.6
福建
0.72
1
0.94
1
0.7
4
浙江
0.75
2
2.12
11
0.3
1
广西
1.14
3
2.02
7
1.4 11
天津
1.16
4
2.06
9
1.2
8
河北
1.43
5
2.12
12
1.9 14
上海
1.48
6
2.18
13
0.8
5
辽宁
1.66
7
2.24
15
2.8 22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