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10年CPI涨幅最小的地区

(2006-09-24 09:21:52)
清议:近10年CPI涨幅最小的地区
 
    对工薪阶层来讲,几乎没有人乐见物价上涨过快。就好像过分温暖潮湿的天气容易导致食物和衣物霉变的道理一样,物价上涨过快至少使得人们辛苦获得的现金资产出现缩水。不仅如此,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所拥有的不动产即使市场价格上涨也不一定意味着财富增殖,原因是不动产的重置价值虽然大于历史成本,但与上涨后的市场价格几乎是一样的。
     物价在宏观经济分析当中之所以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由于它可以将各种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名义增长率指标修正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实际增长率,更重要的是由于它能够为人们判断经济增长是否已出现过热和过冷迹象提供帮助。总体上看,物价上涨过快或通货膨胀总是意味着同期经济增长过热,必须通过宏观调控政策紧缩货币供给,将过多的新增需求以储蓄的方式转移或分散到以后年份。而物价下降或通货紧缩总是意味着同期经济增长减速或过冷,必须通过适当放松银根以刺激需求增长。
   回顾国内改革开发以来的发展进程,物价上涨最快的时期出现在1993~1995年,以1994年最为突出,当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1%。与此相对应的GDP名义增长率高达36.41%,而实际增长率也高达13.1%。面对经济增长如此严重过热的局面,政府推出最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在将1年期存款利率提升到空前绝后的10.98%的同时,以储蓄利息财政贴补的方式将名义存款利率与通货膨胀水平充分挂钩。这迫使GDP增长率到1995年下降到9.3%,1996年再降至7.6%,这是1991年以来录得的GDP增长率最低记录。
   自1978年以来,国内出现物价下跌的时期仅限于1998年、1999年和200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0.8%、-1.4%和-0.8%。与此相对应的GDP增长率分别为7.9%、7.6%和9.1%。显然,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人民币被严重高估以至于出口增长率急速萎缩(其中1998年1~11月出口为负增长)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此外,另外一个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伴随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59.21万个之后,集体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开始明显超过国有企业,并在随后2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单位数一并减少的同时继续扩大对国有企业的领先程度。其中,1996年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39232.2亿元,比国有企业领先8.46%;1997年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43347.2亿元,比国有企业领先20.52%。这一因素之所以会对物价构成影响,原因在于市场供给更加分散的情况下价格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至于2002年出现的物价下跌,应当视为对以前年份物价下跌的延续。
   在很大程度上,关于地区经济增长评价之所以选择从1996年开始,主要是由于以前年度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GDP增长极度不均衡。其中先后出现两个大幅波动周期,包括从198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5%和1981年GDP增长率仅为5.2%,到198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2.0%和当年GDP增长率提升到15.2%;从1988、1989年连续两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8.4%和1990年GDP增长率仅为3.8%,到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疯狂上涨24.1%和1992~1994年GDP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3.77%。从1996年开始,居民消费价格不再大幅上涨。此外,在微观经济层面,到1995年以前,国内工业企业单位数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而从1996年开始,这一情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工业企业单位数逐年减少,并从1998年进入相对平稳阶段。这显然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评价的可靠性。
    从本意出发,物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居民消费价格实现的。即使是投资价格上涨,也可以透过新增就业和家庭居民收入的途径反映到居民消费价格当中。因此,对消费价格指数的评价可以较充分地揭示物价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体看来,最近10年国内CPI上涨幅度是颇为温和的,平均涨幅仅为1.61%,几乎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倒是出现3个年份的通货紧缩。其中,有4个年份涨幅上升,分别是2000年和2001年由1999年的-1.4%上升到0.4%和0.7%,2003年和2004年由2002年的-0.8%上升到1.2%和3.9%;6个年份涨幅下降,分别是1996~1999年由1995年的17.1%依次下降到8.3%、2.8%、-0.8%、-1.4%,2002年由上年的0.7%下降到-0.8%,2005年由上年的3.9%下降到1.8%。
   
    具体说来,最近10年CPI涨幅最小的地区是重庆,年平均涨幅仅为0.21%。同期CPI年均涨幅最小排名居前5位的其他4个地区依次是海南、西藏、广西、广东,年平均涨幅分别为0.58%、0.79%、0.93%和1.05%。最近10年CPI涨幅最大的地区是北京,年平均涨幅为2.74%。同期CPI年均涨幅最大排名居前5位的其他4个地区依次是青海、四川、湖南、内蒙古,年平均涨幅分别为2.62%、2.27%、2.10%和2.08%。
   
    图表5:地区消费价格涨幅排名(%)
             最近10年        最近5年      2005年
           平均涨幅  排名  平均涨幅  排名  涨幅  排名
    全国     1.61              1.36            1.8
    重庆     0.21          1.28     13    0.8    2
    海南     0.58          0.80        1.5   12
    西藏     0.79          1.12        1.5   14
    广西     0.93          1.52     21    2.4   29
    广东     1.05          0.76        2.3   26
    黑龙江   1.30          1.20     12    1.2    7
    福建     1.37          1.04        2.2   25
    辽宁     1.43          1.10        1.4    9
    吉林     1.43          1.52     22    1.5   16
    河北     1.46     10      1.56     23    1.8   22
    天津     1.57     11      1.12        1.5   15
    江西     1.59     12      1.12        1.7   18
    陕西     1.61     13      1.18     10    1.2    6
    浙江     1.62     14      1.20     11    1.3    8
    江苏     1.64     15      1.44     18    2.1   23
    安徽     1.68     16      1.42     16    1.4   10
    宁夏     1.68     17      1.58     24    1.5   17
    河南     1.75     18      1.98     28    2.1   24
    湖北     1.77     19      1.98     29    2.9   31
    贵州     1.83     20      1.40     15    1.0    5
    甘肃     1.83     21      1.82     27    1.7   20
    新疆     1.84     22      1.44     17    0.7    1
    山东     1.88     23      1.50     19    1.7   19
    山西     1.95     24      1.28     14    2.3   27
    云南     1.98     25      1.50     20    1.4   11
   上海     1.98     26      0.76        1.0    4
   内蒙古   2.08     27      1.66     25    2.4   30
   湖南     2.10     28      1.68     26    2.3   28
   四川     2.27     29      2.02     30    1.7   21
   青海     2.62     30      2.18     31    0.8    3
   北京     2.74     31      0.80        1.5   13
注:重庆无96年数据,西藏96、97、98年数据未提供,故可比性相对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进一步说,最近5年CPI涨幅最小的地区是广东,年平均涨幅仅为0.76%。同期CPI年均涨幅最小排名居前5位的其他4个地区依次是上海、海南、北京、福建,年平均涨幅分别为0.76%、0.80%、0.80%和1.04%。最近5年CPI涨幅最大的地区是青海,年平均涨幅为2.18%。同期CPI年均涨幅最大排名居前5位的其他4个地区依次是四川、湖北、河南、甘肃,年平均涨幅分别为2.02%、1.98%、1.98%和1.82%。
   
    而最近1年CPI涨幅最小的地区是新疆,涨幅仅为0.7%。同期CPI涨幅最小排名居前5位的其他4个地区依次是重庆、青海、上海、贵州,涨幅分别为0.8%、0.80%、1.0%和1.0%。最近1年CPI涨幅最大的地区是湖北,涨幅为2.9%。同期CPI涨幅最大排名居前5位的其他4个地区依次是内蒙古、广西、湖南、山西,涨幅分别为2.4%、2.4%、2.3%和2.3%。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CPI存在一定的上涨幅度是非常合理的。研究表明,过去28年间,剔除11个CPI年涨幅超过5%和3个负增长的年份,全国CPI年均涨幅为2.079%,对同期GDP年均增长率9.193%的比率为22.62%。我们相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国内相对于GDP增长率而言的合理CPI涨幅。鉴于最近1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9.05%,CPI年均涨幅为1.61%,后者对前者的比率为17.79%,因此,完全可以得出同期CPI涨幅在合理程度以下。不仅最近10年,最近5年和最近1年,全国CPI涨幅对同期GDP增长率的比率也都处在合理程度以下,分别是14.35%和18.18%。
   
    分析表明,在最近10年、最近5年和最近1年这三个时期当中,全国只有4个地区分别在两个时期出现CPI涨幅对当地同期GRP增长率的比率超过上述合理程度的情况。它们是北京、青海、云南在最近10年CPI年均涨幅对当地同期GRP年均增长率的比率分别为25.54%、25.02%和22.97%,湖北在最近1年CPI涨幅对当地同期GRP增长率的比率为25.44%。不过,北京在最近5年和2005年CPI涨幅对GRP增长率的比率依次下降到6.96%和13.51%。青海和云南的情况与北京类似。换言之,到2005年,全国只有湖北一个地区的CPI涨幅对当地同期GRP增长率的比率超过以上22.62%的合理程度。
   
    不过,2004年的情况还是一度令人担忧。这一年全国CPI涨幅对GDP增长率的比率达到38.61%,大大超过上述22.62%的合理程度。个别地区如云南、湖南、海南三省当年CPI涨幅对GRP增长率的比率分别为50.85%、42.15%和41.12%。这在一度程度上揭示了这三个省份2005年GRP增长率较上年有较大降幅的原因。其中,云南由11.85%下降到9.0%,湖南由12.1%下降11.6%,海南由10.7%下降到10.1%。
   
    总之,最近10年,各地区CPI上涨情况是1978年以来最理想的时期,几乎对经济增长不构成负面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最近10年、最近5年和最近1年这三个时期当中GRP增长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的内蒙古,以及排名居前5位的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当地各个时期CPI上涨也是非常良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