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议
清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44
  • 关注人气:33,8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10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2006-09-22 22:19:46)
清议:近10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在开放的公民社会体系下,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来说,邻居的幸福生活总是受到羡慕的。于是,对经济增长的渴望就像对待好天气一样发自内心。如果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增长不够迅速,人们可能会选择到经济增长更快的国家或地区去谋求新生活。不仅作为经济主体或核心要素的人是如此,其他经济要素同样如此。
 
从市场意义上讲,经济增长的涵义是由新增需求拉动的供给增长,或者是供、需双方相对平衡的增长。这也是人们所见识的经济增长加速在绝大多数时期总是与物价上涨相伴,而在物价下跌时期经济增长总是出现减速甚至负增长的原因,以及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现象的原因。就此而言,分析地区经济增长,与分析市场销售增长机会、探讨投资可行性、遴选股票以及判断不同职业的就业与工资前景等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围绕供需平衡进行的,只是分析对象和分析工具有所不同而已。
 
受地理、历史、人口等因素决定的国内地区之间经济差距一向是巨大的。例如,1978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为青海省的11.99倍,内蒙古的3.20倍,云南的2.69倍,河北的1.01倍。研究表明,即使在最近10年当中,该等差距总体上也未能缩小,反而继续扩大。例如,1996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是河北的1.89倍,云南的4.37倍,青海的35.51倍。到2005年,广东省与这3个省份之间的地区生产总值差距依次扩大到2.15倍、6.25倍和39.95倍。只有一个例外,1996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是内蒙古的6.62倍,到2005年降至5.68倍。毫无疑问,这种在地区之间由增长差距导致的动态不平衡远远要比由地理、历史、人口原因导致的静态不平衡更富有意义,观察与评价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可以为政府、企业以至个人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地区生产总值(GRP)是地区经济评价当中最核心的指标,表示地区常住居民或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其指标意义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基本一致。按支出法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个部分,其中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资本形成总额由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额构成,净出口为出口与进口的差额。按收入法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个部分。从边际关系讲,影响最终消费增长的直接因素主要是由劳动者报酬和部分营业盈余构成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间接因素主要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额,表示因扩大再生产而增加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而资本形成总额增长主要是最终消费、出口、固定资产折旧以及营业盈余增长的结果。考虑到国内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在过去28年当中一直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就边际关系来说是颇为稳定和被动的,因此在经济增长评价时通常不必加以考虑。此外,各种价格指数尤其是消费价格指数和投资价格指数的变化对地区经济增长也产生重大影响。
    
受此指引,地区经济增长评价主要是围绕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物价指数、地区家庭人均收入、地区零售总额、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进出口贸易六项关键指标进行的。我认为,尽管该等指标不足以深入、充分反映地区经济状况,但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与逻辑性,至少是公众相对较容易把握的宏观经济分析指标。
    
受国内经济增长“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上海”这一流行观点的影响,10年前,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流向的第一选择是广东或上海。的确,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发政策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非广东省莫数。凭借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广东省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5.8亿元累计增长到1995年的5734亿元。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随着浦东新区大规模建设的开展,上海市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756.45亿元累计增长到1995年的2462.57亿元。然而,到1995年以后,情况开始出现改变。最突出的情况是,最近10年,尤其是最近5年,无论是广东还是上海,无论是以广东为中心的泛珠三角地区还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泛长三角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都开始落后于环渤海地区。
 
最近10年或1996~2005年,环渤海地区中的天津、北京、内蒙古、河北、山东两市三省GRP平均增长率为11.91%(详见图表4);泛长三角地区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GRP平均增长率为11.46%,其中上海为11.50%;泛珠三角地区中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省GRP平均增长率为10.14%,其中广东为11.44%。最近5年或2001~2005年,按同样口径计算的上述三个综合地区GR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17%、11.95%和10.91%,其中,上海和广东分别为11.65%和12.51%。不难看出,环渤海地区已逐步取代泛珠三角地区及广东、泛长三角地区及上海,成为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综合地区。
   
图表4:地区生产总值(GRP)增长率排名(%)

         最近10年          最近5年           2005年
       平均增长率  排名平均增长率 排名 增长率排名
全国       9.05            9.48             9.9   
内蒙古    13.00        16.11       21.6   1
天津      12.61        13.93       14.5   3
江苏      12.08        12.98       14.5   4
山东      12.06        13.17       15.2   2
浙江      11.92        12.86       12.4  13
西藏      11.59        12.44       12.2  16
上海      11.50        11.65    11    11.1  27
福建      11.50        10.85    19    11.3  25
广东      11.44        12.51       12.5  12
河北      11.15    10     11.24    15    13.4   6
河南      10.75    11     11.40    13    14.1   5
北京      10.73    12     11.50    12    11.1  26
江西      10.72    13     11.66    10    12.8   7
宁夏      10.67    14     10.80    20    10.3  28
山西      10.51    15     12.34       12.5  11
青海      10.47    16     12.19       12.2  15
安徽      10.36    17     10.33    25    11.8  18
吉林      10.24    18     10.65    22    12.0  17
陕西      10.14    19     11.10    17    12.6   9
湖南      10.11    20     10.26    26    11.6  20
四川      10.09    21     11.38    14    12.6  10
重庆      10.00    22     10.90    18    11.5  23
湖北       9.96    23      9.10    30    11.4  24
辽宁       9.87    24     11.15    16    12.3  14
甘肃       9.83    25     10.42    24    11.7  19
黑龙江     9.76    26     10.62    23    11.6  21
广西       9.59    27     10.68    21    12.7   8
贵州       9.43    28     10.19    27    11.5  22
新疆       8.86    29      9.72    29    10.2  29
海南       8.67    30      9.90    28    10.1  30
云南       8.62    31      8.82    31     9.0  31
注:按可比价格计算,已剔除物价上涨因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具体说来,无论是最近10年,最近5年,还是最近1年,内蒙古都是国内GRP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三个时期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16.11%和21.6%。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排名居前5位的其他省份依次为天津、江苏、山东、浙江。相比之下,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最慢,三个时期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62%、8.82%和9.0%。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排名居后5位的其他省份依次为海南、新疆、贵州、广西。
    
进一步说,最近5年GRP增长持续加速或增长率逐年提升的地区分别是内蒙古、河南、河北、贵州、甘肃。其中,内蒙古年增长率由2001年的9.6%持续大幅提升到2005年的21.6%;同期河南由9.1%稳步提升到14.1%,河北由8.7%提升到13.4$,贵州由8.8%提升到11.5%,甘肃由9.4%提升到11.7%。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省份多属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国内排名较落后的地区,按2005年计算,贵州、甘肃分别名列第31位和第30位,排名相对较高的内蒙古不过是第10位。
 
最近1年GRP增长开始有明显减速迹象的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云南、山西、广东、浙江,与上年相比,增长率较上年相比依次下降3.1、3.0、2.8、2.3、2.1个百分点。其中,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除云南、山西外,上海、北京名列全国第1、第2位,浙江、广东名列全国第4、第6位。
    
尽管国内部分经济较为落后地区GRP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发展程度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是惟一现象。我注意到,在农村人口密度较高、外流人口较多的湖北、安徽、湖南三省,最近5年GRP年平均增长率与最近10年相比要么出现下降,要么提升幅度十分有限。其中,湖北下降0.86个百分点,安徽下降0.06个百分点,湖南仅提升0.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湖北人均GRP由2000年的7188万元累计提升到2005年的11390万元,5年内累计增幅45.78%,与同期GRP累计增幅51.64%相比,落后5.86个百分点。如果没有人口外流因素,相信当地人均GRP与GRP之间的增长差距更大。安徽和湖南的情况与此大体相同。
    
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近几年国内经济呈现低就业增长的格局。最近5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平均为9.48%,但全国就业总人口年增长率平均仅为1.02%,其中城镇就业人数年增长率平均为3.38%,而农村就业人数年增长率平均为-0.18%。具体到湖北省的情况,虽然当地同期就业总人口年增长率平均为1.33%,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但同期GRP年增长率平均为9.10%,明显落后于GDP增长水平,二者之间差距为7.77个百分点。湖南省的情况是,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平均为1.11%,GRP年增长率平均为10.26%,二者之间的差距为更大的9.15个百分点。
 
如前所述,在地区之间,更普遍的现象是,GRP差距扩大的情况仍在延续。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结束与发达地区之间GRP差距继续扩大的任务要比缩小该等差距更为现实。从民生主义经济观出发,人均GRP增长远远要比GRP增长更富有意义。这不仅是由于人均GRP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而且在工业化初期,GRP增长更多是依靠消耗资源和增加工业污染实现的。换言之,我主张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应当更多地依靠人均GRP,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缩小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除上海、北京、天津三个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地区外,人均GRP最高的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四个地区平均水平高达23898万元,是人均GRP最低的贵州、甘肃、云南、广西、安徽五个地区平均水平7610万元的3.14倍。这决定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存在人口继续外流的合理动力和空间,同时也为这些地区人均GRP增长速度快于GRP创造了条件。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说,地区之间人均GRP差距过大是不道德的,人为限制落后地区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也是不道德的。
 
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外来人口特别是劳动人口的流入,国内发达地区GRP增长持续快于落后地区具有必然性。但随着地区人口统计更加准确地反映外来人口对当地常住人口增长的影响,国内发达地区人均GRP的增长速度将放缓。我相信,以各地经济普遍快速增长为背景,由人口合理流动增进的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是未来缩小国内地区之间经济发展过度不平衡的主要路径。
    
总之,与国家之间发生的GDP增长竞赛主要是为了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道理一样,国内地区之间发生的GRP增长竞赛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另一方面也能够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然,上述GRP增长差异也能够告诉人们哪里的商业机会更多,哪里的家庭生活水平提升得更快,以及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
 
在对国内各地区未来经济增长预期做出分析和判断之前,了解最近时期除GRP以外的关键宏观经济指标走向是必要的。这正是地区经济增长评价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它们分别是“近10年物价涨幅最小的地区”,“近10年家庭人均收入增幅最高的地区”,“近10年零售总额增长最快的地区”,“近10年进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地区”和“近10年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