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目前正在播放一档节目,名为《创新盛典》。
之所以关注这个节目,是被这个名称吸引。确实,中国太需要创新了。目前,我们住的楼房是老外的设计模式和理念。我们穿的衣服,也是外国人创造的款式。街上跑的汽车,没有一款不是源于外国的模式。
看看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我们创造的纸,被外国人改良了,我们得意的陶瓷,真正的名牌已经成了外国人的专利,就连我们的文学名著,也被外国人卡通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是真的很需要创新。
然而,看了半天这个节目,越看越让我脸红,越看越让我如坐针毡。
这是在评选创新吗?不是,是在替某些流行产品的厂家做广告,只不过贴上了创新评选的标签。不仅入围产品以及获奖产品有广告之嫌,甚至还特别安排100秒钟,让厂家上台去秀自己的广告。广告效应,赤裸裸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中国古语中,有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碑坊之语。这档节目可真是绝,做婊子做得寸缕不着,玉体横陈。立碑坊却又立得惊世骇俗,包装精美。
我们为什么寄希望于媒体,寄信任于媒体?因为我们相信媒体的公信力,至少,我们会相信,一些具有级别和名声的媒体,是负责任的,是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的,是不会将自己的道德底线插上草标出售的。
然而,现实给了所有纯朴的中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媒体正在出售的,恰恰就是公信力,并且往往将稻草卖出了金条价。
坐在电视机前,我惶恐不安,有一种透背的冰凉。假若我们的媒体公信力可以标价出售,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出售的?
前几天,我们为张钰出售她的性爱录像带、饶颖出现她的性爱日记而愤怒,甚至有人直接骂她们是妓女。然而,我却要说,即使她们出售,也只是出售肉体,我们的媒体,却在出售自己的灵魂。出售肉体和出售灵魂比起来,哪一种更值得肯定?后者难道就没有践踏我们的道德准则?
出售肉体,最多也只不过得到一两部影片或者标售100万(尚且是空头支票,没有兑现),出售灵魂呢?有多少个千万,多少个亿袋袋平安?
哪一种出售,更应该受到我们的鞭笞?
言及至此,突然想到了火爆一时的《超级女声》。超级女声是什么?是一档选秀节目。从节目内质来说,她是纯粹的,是娱乐的,是基本透明公正的。确实,她给节目创新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这种经济效益是怎样得来的?是因为主办方进行了有效的商业操作,是一次典型的节目营销。
即使如此,也引起了社会一片哗然,受到了某些媒体和个人的强烈抨击,尤其是受到了某些竞争媒体的恶意打压和刁难。
为什么用节目搞营销就是错的?节目本来就是资源呀,营销资源,是资本市场的规则允许的。
为什么用公信力赚取利益就不受到谴责?媒体公信力是公众资源,将公众资源出售而牟取部门利益,是用民众的良心去骗取商业利润。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免检产品,而我们却生活在每天吃毒喝毒的恐惧之中。想一想潲水油的潜在涡流,想一想苏丹红的无孔不入,想一想饲料鸡避孕蟮的骄逸横行,想一想这个水那个药的泛滥成灾,垃圾和毒品,包围着我们,让我们无处躲藏。是谁在助纣为虐?是我们的媒体,是无处不在的媒体广告,是媒体踏雪无痕的出售公信力方式蒙骗了我们的善良。
连公信力都可以草标出售,我们的社会,还有善良吗?还有道德底线吗?还有什么不可以出售吗?
又想到我们的纸媒体也在用大量篇幅做广告,可是,他们颇有责任感地以醒目字眼标明:“广告页”。
《创新盛典》这档节目,为什么不在屏幕上标示“广告”?
道理显而易见,妓女当然在披上名演员的外衣,才能够卖出好价钱。媒体如果不拿公信力出售,能将稻草卖成金条?
如果认真想一想,便会发现,所有的垃圾产品,甚至是有毒产品,都曾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其传播途径,恰恰是利用了公信力平台。
悲哉,中国人,悲哉,中国媒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