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日记1.——一路问个不停
(2013-01-16 16:36:47)
标签:
因材施教特殊教育素质教育教育 |
实习日记
文/老禅
昨天收到姑父的短信,说他在城里办事,明天回去,可以顺道来接我,一起去“爱弥儿之家”。我回复“好呀!”就算约好了。
“爱弥儿之家”是姑父为自己那个宝贝儿子龙龙办的一所非常特殊的学校,我早就想来看看了。可是,哪有时间呀!学校那么多课压着,导师又给安排了不少课题,弄得我总也抽不出时间来,一晃半年多都过去了。为这事我姑还老埋怨我,说“你还是个学教育的研究生呢,也不关心一下你的小堂弟!”她抱怨得也是,我接受。正好这学期学校要求进行教育实习,时间不短,一个半月呢,规定可以自己选地方,高磊就建议我到“爱弥儿之家”来实习。我觉得这个建议挺靠谱,一举两得呀,顺便可以来帮着训练一下龙龙,就向院里提了申请。
正是初秋季节,郊区的路况很好,车也不多,路两边的景色简直太美了!昨天晚上的那场小雨,把路边的植物洗刷得清清爽爽,绿叶显得更绿,红花显得更红。数不清的色彩混合在一起,却一点不显混乱,远近浓淡,错落有致。哪个画家画画时敢这么用色呀,几十种颜色混在一起?但是你看,大自然就敢这么画!而且完全不觉有什么别扭。我感觉车不是在地上开的,而是在画里开的,一会穿过一张画,一会又穿过另一张画,太养眼、太幻觉了!
车在山里不停地拐弯。我没有数,起码拐了一百个弯了。好远呀!
我问姑父:“怎么这么远呀?咱们出北京了吧?”
“我的姑娘!你不会以为北京就你们校园那么大吧?坐稳了,别着急。”姑父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说话特别贫,有时还爱损人。
“姑父,龙龙现在怎么样了?我差不多有一年没见他了。”龙龙是我的小堂弟,今年7岁多,是一个多动症孩子。
“到了你自己看吧。变化太大了,我估计你认不出来了!”
“可能吗?怎么变的?变好还是变差了?”
“安静了。”
安静了?多动症患者还能变安静了?我有点不大敢相信:“怎么变的?”
“姜老师他们调教得好嘛。”姜老师是姑父和几个孩子的家长一起请来的老师,在“爱弥儿之家”做首席导师。
“看来,你们找的这个导师还真有一套嘛。”
“厉害!会看孩子,一看一个准!”
“这么厉害?比你看房看地儿怎么样?”姑父是京城著名地产商,他在业界有一个绰号,叫“宋一眼”。姑父大名叫宋耀岩,人家是套他名字的谐音起的绰号,意思是说他看房看地儿准,一眼就可以估出房地产的升值空间,把把不差。也不知道他怎么看的。反正这十来年,他不断地看房看地儿,看这看那,看着看着,产业就看大了。
“差不多吧,有一拼。”
“您哪儿找的这个人?”高磊在车里半天没有动静,这会儿他也来兴趣了。
“没有找,是他把自己送来的。也算是缘分吧。那天,他和几个我们共同的朋友听说咱这风景好,吃的也干净,就一起来了。当时我听说姜老师是研究教育的,就向他请教龙龙的事儿,想听听他的意见。没想到,我刚说了几句,他就全明白了,而且细节说得比我这当爸的还清楚,就像他跟龙龙一起生活了多少年似的。你说多神!”
“后来呢?”我问。
“后来我就问他能不能帮着调教一下孩子。他说可以试试。我就问他需要什么条件,他说不需要什么,就是看上咱这块地儿了,觉得山呀水呀都有灵性,是办学校的好地方。我问是不是离城里太远了,他说远点好,城里污染太厉害。就这样,我们一起商定在这儿为龙龙办一所学校。”
“为一个孩子办一所学校?”
“他就是这么说的。”
“有意思。现在学校还是龙龙一个孩子吗?”
“现在有六个。三个正常孩子,三个有毛病。”
“什么毛病?”
“除龙龙外,一个是什么自闭症吧,还有一个好像受过惊吓,神经不怎么正常。”
“这些孩子怎么凑到一起的?不互相影响吗?”高磊问。
“都是朋友们的孩子,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想法,有的是被学校开了,有的是把学校开了,反正就是都不适合正常上学,或者说,都不愿意到一般学校上学。这些孩子岁数都差不多,抱团取暖,正好凑个班。一开始我也担心他们会不会互相影响,现在看来处得还不错,谁也离不开谁了。”
“大家的费用怎么出啊?”高磊继续问。
“我们的办学体制可以叫合作委托制。首先就是合作办学嘛,大家把办学需要的各方面的条件摆一摆,看看都缺啥,各家按照差不多的比例和家庭特点来自愿认购:有钱的出钱,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有知识的出知识。我呢,算是一个发起人,尽地主之谊,就出这块地和房子了。然后我们一起正式聘用姜老师,委托他组建一个专业的教学团队。现在我们这里有四个全职老师,两个兼职授课的家长,师生比是1:1,师资阵容很强大呀——得咧,拐过这弯,咱就到了!”
车拐进了一个院子,停下了。
我和高磊下了车,到后备箱取行李。
我本能地抬头看了看天。这天怎么这么蓝呀?空气也变得清清爽爽,好像还带着点甜味。
就在我感觉恍惚的片刻,突然,不知从哪儿窜出来一大群狗,汪汪的扑了过来,吓了我一大跳!赶紧躲到姑父身后。
“球球,不许吓人!”姑父喝住了领头的大黄狗,“这里有六条狗,球球是领导。它们跟人特别亲,爱逗人玩。你们不用怕,它们好着呢!”
我的小心脏还在扑腾扑腾地乱跳,听到姑父这么说,才稍微定了下神。球球太热情了,直接站立起来扑到我身上来,虽然姑父直说“没事没事”,我还是怕得直躲。
“这样,你们俩先熟悉一下环境。我叫人帮你们把房间收拾出来。吃完饭再谈正事。”姑父说完,吆喝着几条狗离开了。
院子很大,应该有大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吧。正面和右侧盖着连成一体的房子,坡顶,不高,是全木结构的,看上去比较新,还带着木质的香味,有一股浓烈的自然生态的气息。院子左侧是一个小山包,草木繁茂,汇聚了多种植物,树影之中隐隐看出还有一座拱式小木桥。跟小山包连着的,是一个小游泳池。看过去比较简陋,但池水清澈见底。挨着游泳池的,是半个篮球场。球场栏架是儿童式的,比正常的矮很多。栏架下面,摆了大大小小的箭靶。球场两侧,安放着许多自制的运动和游乐设施,还有两台乒乓球桌。挨着门口的一块地,种了一些卷心菜、莴笋、小萝卜、小葱之类的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比较奇怪的是,在菜地边上,还有一个灶台,灶台边上支了一口大锅。
出了院门,穿过小马路,是一大片果园。右侧是梨树林和柿子树,左侧是栗子树林。果园后面更远的地方,好像还耸立着做“断桥”、“空中抓杠”、“攀岩”等拓展项目用的高大的金属架和水泥墙。
“你看这里像什么?”我问高磊。
“学校?幼儿园?游乐场?百草园?”高磊说他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