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苦过的天空——罗曼·波兰斯基传(12)

(2009-11-11 09:55:00)
标签:

罗曼·波兰斯基

人物

传记

好莱坞

电影发狂

苦过的天空

娱乐

分类: 好莱坞大导演系列

【电影发狂】苦过的天空——罗曼·波兰斯基传(12)第四章:魅力人生

幸福时光

 

  波兰斯基的《天师捉妖》受到了当时派拉蒙公司主席罗伯特•伊万斯(Robert Evans)的欣赏,在得知波兰斯基热衷于滑雪后,他以请波兰斯基帮助影片Downbill Racer 设计其中的滑雪场面为由将他请到了好莱坞。而波兰斯基一边忙于工作,一边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当波兰斯基坐到伊万斯办公室的时候,伊万斯马上递给他一部小说,让他给一些意见,并寻问是否有拍摄成影片的可能。这是艾拉•列汶(Ira Levin)的一部还未出版的小说,讲述一个名叫罗丝玛丽与凯的年轻夫妇,搬进纽约一幢公寓之中,但这公寓却流传着很多不祥的传说。波兰斯基欣赏前几页的时候,觉得伊万斯一定是“脑子进水”了,这样的一个平淡无奇的剧本根本没有任何亮点,吸引观众更是无从谈起。“无聊的泡沫剧”,这是他看了开始几页后给出的评论,但随着他读得越深入,他也开始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将接下来的几百页一口气读完。当他看完最后一页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他抬起头来对伊万斯说:“相信我,交给我!”


【电影发狂】苦过的天空——罗曼·波兰斯基传(12)  影片《罗丝玛丽的婴儿》(Rosemary’s Baby 1968)很忠实列汶的原著。“当波兰斯基最初说这个剧本是一个‘无聊的泡沫剧’的时候,我们都没有任何意外,只是非常迫切的希望看到他读完整个剧本时的样子”,制片人理查德•塞尔伯特回忆说。

  

  影片片头的字母采用粉红色的字体,同时伴有女主角罗丝玛丽(米亚•法罗饰)的歌声。影片以城市的远景开场,罗丝玛丽与凯(约翰•卡萨维兹饰)是一对幸福的新婚夫妇,二人手牵手在曼哈顿的街头游览。凯的职业是一名演员,而罗丝玛丽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与心爱的凯共同拥有一个可爱的孩子。


  罗丝玛丽家的隔壁住着一个老妇人,她的女儿自杀身亡,至今仍然原因不明,因此罗丝玛丽并不喜欢与她效,但丈夫凯却与这个老太太相处得甚是融洽。因为其他演员接连出事,使得凯获得了出演一个极佳角色的机会。一天晚上,凯对罗丝玛丽说希望能生个孩子,当天晚上她就做了一个恶梦,梦见混身长毛的怪物侵犯她,不久她即告怀身孕。隔壁的老太太热心的照顾着她,她却日益消瘦。罗丝玛丽在死去的朋友处获得了一本书,发现丈夫和隔壁的老太太竟有点像书中所说的魔鬼家族。当她产下婴儿时,却发现婴儿没有瞳孔,她想杀死她,却看见她脸上浮现出属于母亲特有的笑容……


【电影发狂】苦过的天空——罗曼·波兰斯基传(12)  影片的大多数场景都是在罗丝玛丽的住所中完成的,这也使波兰斯基在拍摄期间不必东奔西跑。影片对女主角的要求很高,对于米亚•法罗来说,他并不仅仅需要去饰演罗丝玛丽,而是要完全融入她在片中的生活。

 

  影片中虽然包含一定的宗教因素,但是因为波兰斯基在小时候母亲去世时就对宗教丧失了信心,这也影响了宗教因素在他影片中的含义。和波兰斯基其它的影片一样,《罗丝玛丽的婴儿》结束时也运用了与开场时一样的画面。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由于列汶创作的小说很适合作为影片剧本拍摄,以至于波兰斯基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二次创作而直接拿来拍摄,创作出了一部时长4个小时的电影,而经过剪辑师的后期制作,影片最终片长136分钟。


  在完成影片《罗丝玛丽的婴儿》后,波兰斯又回到派拉蒙公司帮助他们设计影片Downbill Racer中滑雪场景的拍摄。他将摄像机绑在马背上用来跟踪演员,进行滑雪场面的拍摄。

 

  派拉蒙希望能够将这部影片交给波兰斯基拍摄,并建议在落基山脉完成此片的拍摄,但波兰斯基却坚持要寻找一个更加崎岖的山脉进行拍摄,派拉蒙公司无奈放弃了波兰斯基,将影片交由迈克尔•里奇(Michael Ritchie)拍摄,此后的一年波兰斯基也一直没有再接拍其它的影片。这是他自进入罗兹电影学院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充分的时间休息,也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这也是自1939年纳碎入侵波兰以来,波兰斯基过得最为放松的一段日子。

【电影发狂】苦过的天空——罗曼·波兰斯基传(12)  对于当时的波兰斯基来说,塔特就是百花丛中最灿烂绚丽的那一朵。二人搬到了洛杉矶居住,偶尔会回波兰看看,期间也经常会有朋友来拜访。波特斯基非常赞赏塔特善良与大方,“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人,无论对于身边的朋友还是动物都充满了爱心,我很难准确完整的描述出她的性格,但她绝对是我所见过的女人中最为真诚善良的一个,”波兰斯基在许多年后讲起自己当时的爱妻时仍充满爱意。

  

  1969年的时候,美丽的塔特怀孕了,那时候她正在重漫她最喜爱的一部小说《德比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这也是托马斯•哈迪(Thomas Hardy)最唯美的悲剧小说之一。

 

  当时的波兰斯基正在伦敦进行电影《海豚之日》(The Day of the Dolphin)的构思,塔特在路过伦敦时特意找到波兰斯基,将小说《德比家的苔丝》交给波兰斯基,希望他能够将之搬上银幕。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虽然无时不被命运捉弄,但她对爱的追求却从未放弃过,这点也是塔特喜欢这部小说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经过简单交流之后,二人达成共识,将一起打造一个令人难忘的“苔丝”。

 

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

第一章:纳粹阴影

亲历历史

悲惨童年

噩梦降临

第二章:学生时代

小有名气

求学

探索

第三章:初露端倪

在路上

小试牛刀

第四章:魅力人生

柏林称“熊”

初露锋芒

坠入爱河

 

波兰斯基新片《捉刀手》第一版预告出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