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SB的《赤壁》:板儿砖吴宇森的鲍鱼炒饭

(2009-02-27 21:03:35)
标签:

影评

《赤壁》

sb

吴宇森

中国

mr.

olympia

wonder

studio

娱乐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电影发狂】SB的《赤壁》:板儿砖吴宇森的鲍鱼炒饭《赤壁》上映之前雷声不小,卡司也是标准的所谓中国国产“大片”级别。同上映前的热乎劲儿不同的是,片子上映后观众集体失语,再不见《英雄》《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片”上映后,影迷此起彼伏的慷慨激昂。

 

赤壁想像

如果把现时中国古装商业电影看作踯躅学步的婴孩,那么孩子的第一步是令人亢奋的。李安的《卧虎藏龙》是个混血儿,走出了让人亢奋的第一步。随后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也学着踢出了第一脚和第二脚。尽管咱孩子步履有着明显效颦的意味,却也东倒西歪地走了起来。再往后,陈凯歌《无极》的出现让孩子卡了。孩子会走步了的谣言被止了。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冯小刚舞台剧一般的《夜宴》。这片儿姑且可以算作孩子要争气,站直了打算不趴下给你们看看的讯号。要说《夜宴》,实际是由突破的。其突破在于没再用“翻大板”一样化零为整出来吓人。

 

但后来张艺谋又拿《满城尽带黄金甲》出来雷人,孩子彻底歇了。

 

李安是喝过洋墨水儿的导演,自身又有台湾人骨子里的传统,可以很好地把东方思想和中华文化借各式各样的外壳传播出去。张艺谋和冯小刚没吃过“猪肉”,但看过“猪“跑,可惜电影里没有能让人拣出来的价值输出。这样也就流于形式,没了特色,没了卖点。自称知识分子的美籍华人陈凯歌在美国导过《温柔地杀我》,见识了相对完善的西方电影工业体制,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按说他是吃过“猪肉“的,但他似乎梳理得不够。肉吃猛了。

 

吴宇森的回归让人看到了希望。吴导时喜欢《虎豹小霸王》里的兄弟情谊,又受山姆·帕金法、梅尔维尔和黑泽明的影响颇多,起点还算高。他在亚洲凭《英雄本色》迅速崛起后,颠儿去好莱坞打拼多年。期间执导过《终极标靶》《断剑》《变脸》和《碟中谍2》。他动作片、科幻片都导,很有成为中国雷德利·斯科特的希望。可惜此后吴导事业开始走了下坡路。想想看,迈克尔·贝给口碑不良的《风语者》挑了几十条错误是好事,至少这片他看了。后来吴导的《记忆裂痕》更是不咸不淡,草草被人遗忘,鲜有人看过。随后四、五年的时间里吴宇森做了什么不得而知,只知道他执导了一些电视节目。最近一次见他,是带着班子回大陆给《赤壁》催房。

 

跟李安《断背山》里纯粹的同性恋不同的是,吴宇森电影里大老爷们儿互相搂着是出于江湖情谊。这也是吴氏电影的一大特色。《赤壁》里刘备和孙权结盟似乎利益大于情谊,所以一开始影迷期待的方向依旧是双枪(刀?)、爆炸、慢镜和飞鸽。

 

人们像期待看到希区柯克在其影片里客串那样期待吴氏电影重现这些镜头。

 

杀了我吧

事实上,吴宇森没让影迷在这方面失望。两个半钟头的片子足够让他塞进这些招牌段子。可惜的是,这些招聘没为影片加太多的分,改变不了《赤壁》十分《赤壁》的命运。因为吴宇森在古装戏面前同样是个弱智。

 

《赤壁》里人物众多,塑造人物形象是一大难点。从前吴宇森会在外型、台词和动作上多做考量,让影迷对人物增加印象。可是到了《赤壁》里,人物的塑造相当麸皮潦草,所有角色都是符号化的。

 

台词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主人公的性格,但《赤壁》的台词似乎仅仅反映出了导演的性格。吴导大概是绞尽脑汁想让台词有些味道,甚至加了些港式电影里无厘头式的语句增加影迷印象。但这么做似乎适得其反。许多对白配合场景显得相当低幼。

 

诸葛亮去东吴之前,尤勇扮演的刘备递给金城武扮演的诸葛亮一碗大米饭:“去东吴路途遥远,需要体力,所以多吃点。”诸葛亮再饭桶,吃多少碗也顶不了个把月啊。后面金城武扮演的孔明跟刘备吃饭时提出与孙权结盟,但路途遥远。刘备又端过一碗饭:“那你多吃点!”那会儿确实粮草紧俏,吴导大概想展示刘备仁厚会用人的一面,但光靠给大米饭就能得天下,这买卖未免太划算了。

 

随后诸葛亮给母马接生那段也很无厘头。这个段子无非是要说明诸葛亮理性,行事不简单粗暴。但太过形式主义,让人看得鸡皮疙瘩一地。

 

梁朝伟扮演的周瑜去刘备那看见关张赵时的剧情更是轻佻幼稚。此时玉树临风的赵云在拿士兵当人肉沙包习武,关公在教吃不上饭的小孩读书,张飞在撅着屁户练毛笔字。更无厘头的是,周瑜居然会去抢张飞的字试探张飞反应。

 

演曹操的张丰毅倒是改掉了不少自己觉得肤浅的台词。他在《鲁豫有约》里说,这么做削弱了他人物的卖点,后悔自己没能成为争议的话题。其实张丰毅演的曹操也好不哪去,看上去智商情商都不高。

 

诸多浮于形式的段子让人看了哑然失笑,四处找冻豆腐往上撞!

 

“让你丫看《赤壁》!下次敢不敢看了?!”

 

平心而论,香港有点成就的导演里,属王家卫的电影台词最有味道。王家卫电影的台词往往可以带给人共鸣和一定的想象空间。吴宇森这回学了这招,让《赤壁》的台词也趋于这样的风格。可惜的是,草根出身的吴宇森没有王家卫那种小资情怀,让本该严肃的历史题材大片变成了港产B级电影。台词里还有咬文嚼字的半白话文。试想一下,欧美拍的历史题材影片里夹着古希腊语或是盎格鲁-撒克逊语会有怎样的效果?

 

SBSBSBSBSBSBSB……

关于《赤壁》的剧情就不更不用多说了,许多段子可有可无,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的段子1秒钟可以完事的,吴宇森用了N分钟!

 

剩下的看来就是打斗场面了。然而,我们看到的打斗场面相当SB。此SB非彼SB。这里的SB是邵氏的缩写。早年吴宇森真是没白在邵氏跑堂,《赤壁》里的打斗场面一水儿是在向邵氏致敬!

 

诸葛亮的乌龟阵本该有壮观的打斗、运镜和剪辑,但影迷看到的却是邵氏电影那会儿的拍摄方式。没有任何修饰,京剧一般的形式,相当质朴。

 

尾声

如果你期待《指环王》三部曲那样壮观的打斗、深沉的对白和对人类贪欲的自省,那就错了。吴宇森只是拍了一部投资不算小的滑稽古装片,是他本人向邵氏致敬的SB电影。这部电影甚至连张艺谋“大片”里那样人五人六的摄像都没有,有的只是对导演本人对SB没落的共鸣和SB辉煌时代的无限想往。

 

有个笑话能够很好地总结吴宇森的《赤壁》:

顾客去饭店要了一盘儿鲍鱼炒饭。

饭端上来没有鲍鱼,顾客跑去问厨子,“鲍鱼呢?”

厨子意味深长地说,“我就是鲍鱼”(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影发狂】SB的《赤壁》:板儿砖吴宇森的鲍鱼炒饭

 

【电影发狂】SB的《赤壁》:板儿砖吴宇森的鲍鱼炒饭

【电影发狂】SB的《赤壁》:板儿砖吴宇森的鲍鱼炒饭

【电影发狂】SB的《赤壁》:板儿砖吴宇森的鲍鱼炒饭

【电影发狂】SB的《赤壁》:板儿砖吴宇森的鲍鱼炒饭

推荐阅读:

照国产大片裤裆来记飞脚(上)

照国产大片裤裆来记飞脚(下)

华表奖:与艺术无关的小红帽

华语片为何“冲奥”失败

明星国籍与网络暴民的狭隘爱国主义

 
影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