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大四学生,有何不可?

标签:
大四学生毕业求职80后90后大学生教育情感校园杂谈 |
而大学的培养计划中,明确的可以看出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是有不同要求的。一般而言,大四是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年,需要更好地与学生的毕业相衔接,更多偏重于实习性课程、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以及学术论文的撰写等,将纯粹的课堂学习的比重下降是很有必要的。
实践性课程加大,看上去似乎学生的自由度大了,管理宽松了。但其实这都是学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代表对大四学生学习就不重视了,有志于深造的同学不是还在教室里吗?从大一的重基础逐渐到大四的重能力,重运用上转变是是适应发展的。
因为,这种转变源自现在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的提高。而且用人单位的评价体系也很复杂,更多的都在强调资格认证,所以学生在整个大学里忙于考证考级,实践实习,所以现在大学本科生在大四阶段、研究生在最后半年时间不是实习就是找工作。
当然,现在各个高校的发展水平不同,不同的学校对大四学生的管理确实存在较大差异,也确实存在对大四学生疏于管理的现象,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而放松质量要求。
但是这绝不是说“放养”大四生就是罪大恶极,如果说“放养”的方式有问题,我觉得就是没有区别收费。大学四年的教学有很大变化,到了最后一年基本上已经没有课了,却还还守着高价学费不往下降,学生什么都没有“消费”,基本“无偿捐献”给学校了,我看这收费方式倒更有讨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