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默只是为了让我们说出更多

(2013-08-12 07:41:00)
标签:

原创

分类: 简明的随笔

沉默只是为了让我们说出更多

    什么是网络诗歌,或者说网络诗歌以及网络诗人的界定标准是什么?我遵循的学术原则是:一,首发界定;网络诗歌的首发阵地,必然也只能是“网络诗歌论坛”,或网络博客、微信等,或三者兼之;二,传播路径界定;网络诗歌通过网络所搭建的阅读平台扩散传播,其中一小部分网络诗歌作品,虽然辗转腾挪被“移植”到了纸媒上,但纸媒只是网络诗歌的第二发表阵地;三,第一读者界定;网络诗歌的第一读者,或第一批读者,必然也只能是所谓的“网民”或“网友”,他们身份漂忽难界,既有网络侠客,也有网络“菜鸟”;既有“老愤青”,也有“小玩闹”;他们没有因花钱订报订刊而应尽的阅读义务,却拥有在网络上绝对自由的阅读、批评甚至“吐嘈”和谩骂的权力,这使得众多的被纸媒左拥右抱的“名家”望而却步。
    十年之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我作为中国网络诗歌最早的学术观察者和见证者,10年之前我所忧心忡忡的是水火不容的两种对抗声音:一种认为“网络诗歌论坛”实际上就是一个超级垃圾场,而网络诗人既是垃圾的制造者,最终必将会被自己制造的垃圾所埋葬;另一种则认为诗歌报刊自行“消亡”已经为时不远了。十年回顾再看,纸媒的权威性在这十年间的确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它们不是在“消亡”,而是在“转型”;而“网络诗歌论坛”的虚火已灭,真正的网络诗人已经所剩无几。十年前一大批活跃于“诗歌论坛”上的网络诗人们,如今有的“上岸”做了纸媒编辑,有的被“招安”加入了省市甚至中国作家协会,有的数次获得各类纸媒所举办的诗歌奖或征文奖,“胡茗茗、金铃子、孟醒石”等甚至还参加了中国诗坛最权威的杂志《诗刊》的“青春诗会”。 
    但商略例外。商略在北岛先生的《今天》论坛“诗歌点评”栏目当版主,一直做到今天。《今天》论坛因为北岛先生巨大的诗歌成就和国际影响力,而成为中国网络诗人心目中的朝圣地,在网“界”久负盛名。如果说,商略诗歌中的淡泊纯粹的气象,是从诗体内部向外发散的,是商略诗歌中的原始基因;那么,商略诗歌中的孤芳自赏的傲慢,绝对是因为承袭了《今天》的品格:一条被荒草淹没的山径,/符合远游者的好奇。//我曾有太多失望。/但新鲜的未知/让我更加健忘。//也许告别,也许是欢送。/它们是一堆易碎的泡沫,/光亮,干净,胸怀破灭。//《山径的秘密》。    
    商略诗歌简素而高贵,“简素”通常是由表及里的印象,“高贵”则是诗人修为与学养的外泄。诗人的气质就“悬挂”在他最钟爱的诗歌套房里;而诗歌的气质也同样“落坐”于套房里那把最醒目的语言旋椅上。

    一首好诗的最原始的基因图谱应该是这样的:诗因子在诗体内部自由弥漫,它无所在又无所不在,它主宰生命品质,却隐身沉潜在血液、脏器、五官和肉体细胞中,并通过血液、脏器、五官和肉体细胞的朝朝暮暮,坚定传达自己不可篡改的意志。
    诗人波德莱尔说:“只要人们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中去,询问自己的灵魂,再现那些激起热情的回忆,他们就会知道,诗除了自身外并无其他目的,它不可能有其他目的,除了纯粹为写诗而写的诗外,没有任何诗是伟大、高贵、真正无愧于诗这个名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