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拉图来看台湾阅读文化的进程
(2008-11-21 17:14:0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有关出版 |
一九八七年台湾“解严”之后,社会的阅读环境与氛围,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十分蓬勃。主要原因有几个:
第一,“解严”之后,伴随“补课”而来的阅读需求,补过去因为有种种禁忌而没能接触的作家与作品等。
第二,经济有所成长,不论是出版产业还是读者个人,口袋都有实力支持一些新的尝试。
第三,连锁书店兴起,形成新的通路平台,使社会上急涨的阅读“供给”与“需求”曲线,有了交会之处,相互激荡之地。
时间过去了二十年。来到二○○八,今天在台湾谈到“出版”、“阅读”,很可能最常听到的,都是和“低迷”相关的形容词。为什么会如此?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有一个是全球性的,另一个则是非常在地的。全球性的问题,是阅读内容的创作、编辑、生产、发行、零售,每个环节都爆发变革,纸本书籍阅读需求面临的压缩与转换。感叹阅读今昔之不同,读者需求之发生变化,是全世界各地都在发出的声音。
但是台湾也有只属于自己的在地问题。那就是我们社会的阅读文化,有一个自己的进程问题。怎么描述这个进程,我从柏拉图那儿找到一些参考。
柏拉图在《会饮篇》之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说明了爱情可以如何由儿女之情一路提升为对宇宙真理之美的认知。“柏拉图式的爱情”,正是说他的这种升华理论:“先从人世间个别的美的事物开始,逐渐提升到最高境界的美,好像升梯,逐步上进”,而这个进程,是这样的:“从一个美形体到两个美形体,从两个美形体到全体的美形体;再从美形体到美的行为制度,从美的行为制度到美的学问知识,最后再从各种美的学问知识一直到只以美本身为对象的那种学问,彻悟美的本体。”
从柏拉图的说法,让我联想到,一个人的阅读需求,也有个进程,也可以分为七道阶梯。
第一道
第二道
第三道
第四道
第五道
第六道
第七道 体会到知识的终极之美。
一个人的阅读需求的进程如此,一个社会的阅读文化的形成,也可以分这么七道阶梯的进程来看。(系列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