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韩国的时候,就知道他们家电业者处处以日本品牌为师,为超越对象的氛围与心理。但是看当时的三星及金星(后来的LG),实在觉得那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等到一九九七的金融风暴之后,看一些韩国企业不但一路逆势成长,并且以三星为例,竟然真的可以在市值和品牌价值等方面都超越新力的时候,对背后的原因很好奇。有人归之于韩国的大企业都有政府在背后以举国之力在扶植。但是韩国政府的这种政策,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新作法,所以总觉得应该另有因素。
去年有机会在相隔不久的时间里,分别去了韩国和日本一趟。在两个国家都需要租用手机,有机会连续观察两地的一些相关现象,终于让我找到比较可以满足自己好奇的解释了。
在韩国,我是从首尔入境。出了机场海关,大厅里最明显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三家提供租用手机的厂商。租用手机的柜台,装潢十分鲜艳明亮,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因此有一个抽号码机。要先抽个等候的号码,再看去哪个柜台租借。没有人担心租不到手机。
租借的时候,他们先问你是要使用自己原来在台湾的手机芯片,还是新租一个韩国当地的手机。选择了韩国当地的手机之后,他们就要你的护照和信用卡登记一下,然后,就给你一个全套配备好的手机,里面有一张通话费率说明单。手续完成,再听他们说明一下如何在离境时归还手机,就离开。全程需时大约三分钟。
出境时,我是从釜山离开的。尽管机场不同,但是找到租手机的那家厂商的柜台,还给他们手机,他们把手机在一个机器上放了一下,跑出个数字,再要我重签一张信用卡单子,也就结束。全程需时大约仍然是三分钟。柜台小姐笑容甜美,服务快速,再加上看到你的护照之后就改用中文说明(尽管没那么流利),当真是宾主尽欢。
到了日本租手机,则是另一番经验。首先,出了成田机场海关,我跟帮我推轮椅的地勤服务人员说要租手机的时候,他有点狐疑地皱起了眉头:“啊,是吗,有租手机的地方吗?”我跟他说以前有租过之后,他推我走了一段路,看到了大厅角落里有一个手机出租的柜台。柜台面积只有首尔机场三分之一大小。
柜台小姐对我深深鞠了一躬,说很对不起,今天的手机租借完了。我问她有没他路可想。她建议我到前面一个邮局那边再看看。那个邮局主要提供行李等的打拆包服务,一地都是包装纸及胶带碎片等。一位先生听了我的来意后,要我稍等一下。他忙完手边的打包工作,要我到邮局角落,灯光略显昏暗的一张小木台前面,拿出一张多联的登记单,要我填写数据。写好之后,他再拿出一张颇为陈旧的护贝纸卡。纸卡上书写了租借手机的三种类型费率:A类,只能收发日本国内电话;B类,收发日本国内电话外,可收但不能打国际电话;C类,日本及国际电话皆可收发。他花了相当时间解释各类费率,并提醒我C类费率最昂贵,后来我选了B类。这样等全程完毕,足足花了二十分钟。
要离境的时候,也必须回到他那个邮局柜台。又要填一份资料。他又拿去计算了好一会儿,然后再度跟你解释如何计算。总之,在成田机场归还手机,又花了快二十分钟。
对照日韩两国租借手机的经验,感慨很深。
日本人在租手机这件事情上,一如他们处理其它事务,慎重其事,并且为客户多方着想,努力说明A.B.C.
三种租用类型的费率差异,免得你花冤枉钱。结果,日本人从我这个客人身上得到的是:停留三天果真很克制地只花了相当于台币一千元的手机租金,以及我对他们处理租借手机耗时太久的心底埋怨。
韩国人在租手机这件事情上,没有为客户提供可供比较的费率解释,用最方便的方法及最快的速度让你拿到手机并开始使用。结果,韩国人从我这个客人身上得到的是:停留三天不知不觉中就打了许多国际电话,花费了相当于台币三千元的手机租金,以及我对他们柜台各种便捷服务的赞美。
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韩国人为什么可以乘势而起,我从自己的经验里找到一点解释。信息时代的工作方法与服务精神,和工业时代的典范,是有所差异的。
记忆弄人。日本人也会这么感叹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