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书架与藏书
(2008-08-04 15:23:06)
标签:
文化 |
分类: 越读者 |
“至少每隔二年得清理一下藏书,淘汰那些过时的没有参考价值的读物,毫不犹豫地把你不想再读的书弃之如敝屣。”──约翰·厄斯金
我对藏书这件事,远不如对如何阅读书、使用书感到兴趣。所以固然也买一些书,但都是为了解决自己阅读上的实际需求。
可是尽管如此,书还是越积越多。积得家里的空间被挪用、占用。
中间搬过一次家。换了稍大一点的空间。但是空间才大了一点,进来的书就更汹猛,没过多久,所有的空间都近于窒息状态。捐出一些书,才刚可以喘口气,马上就又不知怎么冒出了更多的书。
又想搬家。但是一算起来,居住空间怎么都需要一百五十坪以上才够,何况,我很担心空间又大了一些之后,又要被新冒出来的书所满溢。
我想不出任何可以预防这个现象的方法,所以就一直在犹豫不决中萎缩于越来越多的书堆底下。
直到有一天,不得不清一下这些书。
那时我家人生病住院,为了让她出院后家里的空间宽敞些,我先是找了些同事来帮我清理了一些书,捐给一家图书馆。
但是仍然不够空,我又找了几位朋友来帮我清。那天傍晚时分我回家,却看到一幅极其意外的景象。
帮我清理的朋友,说是在一个书堆里,发现有三箱书被白蚁蛀了,蛀成三个大白蚁窝。她给我看那三个黑袋子。那么大的三个黑袋子,由于里面的箱子都被蛀得很彻底,所以拿起来轻轻的。
那一天之后,我才真正决心重新面对这些书。于是全面清点,蛀了的扔掉,要捐出去的,要搬到办公室的,要封存的,全面整理。
我以为清理得够彻底了。没想到不久我家人再次住院,我必须在限期内找好一个新居,为了不让书籍成为影响我找房子的因素,又再把书籍做了一次淘汰。
一年多之后,我从没有想过自己家里只有过去十分之一不到的书,就可以让我这么愉快。
也因此,当我有一天读到这一句话时,就不禁微笑起来。“至少每隔二年得清理一下藏书,淘汰那些过时的没有参考价值的读物,毫不犹豫地把你不想再读的书弃之如敝屣。”美国学者约翰·厄斯金(John
Erskine)说,“要是你清楚地看到这种淘汰过程将不断继续下去时,就会懂得如何把钱花在对你最有用的书上。”
世界上的书太多,你不可能尽有。所谓“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必备以资查考之书。”(张其昀语)
这大概也就是我们对于一个理想的书架能有的期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