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书的理性与感性

(2008-07-18 16:57:11)
标签:

文化

分类: 越读者
  统计起来,从西汉到清末,大约两千年间所出版的书种,现存大约15到18万种;从1912年到1949年期间,大约四十年间所出版的书种,在10万种左右。
  而今天,海峡两岸三地一年出版的中文书种,起码在18万种以上(台湾4万种,大陆14万种)。换言之,今天一年时间里,一个华文世界读者所要面对的新书书种,就超过20世纪初的四十年,也近乎相当于更早两千年时间所留下的书种数量。
  何况,今天一个读者要阅读的书种,又绝不只中文书,还有种种其它语文。
 
  但是,欲望之所以为欲望,又是因为它永不会消失。
  所以,购书总是我们的一个课题。
 
  对这个课题,先讲一个理性的建议。
  一个星期,总要至少去一次书店。(有人可以一星期不去图书馆、棒球场,但总不能不去一次市场吧。)
  去一次书店,总要至少买一本书。(有人去了市场却要空手而归的吗?)
  但是,最好不要买你不会立即阅读的书。(有人把市场买回来的食材就此丢进冰箱,再也不加理会吗?)
  也许,你听不进理性的建议。那我们就感性地想想吧。
  人,是会迷恋物件的。书,也是物件。
  从迷恋到痴狂,我们对对象的情绪,有着各种不同的层次。所以我们对书也可以──一如我们对衣饰。
  我们对衣饰的迷恋,可能是其穿着的实用,可能是某种剪裁,可能是某种颜色,可能是某种质料,可能是某个设计师的名字,可能是某种品牌,可能是某种高昂的价格,可能是因为其炫耀,可能是因为其深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有个漂亮的衣橱。
  对于书,我们也可以如此。
 
  你可以有一百个理由来合理化你对书的迷恋,但,折扣的标签一定不是其一。
  所以,我感性的购书建议,就是永远不要去看那些打着戴着折扣标签的书。
  它们,不该是你迷恋的对象。
 
  卡尔维诺说你进了书店可能遭遇到的书,就没提到这一种:
  你未读过的书
  你不需要读的书
  为阅读以外之目的制作的书
  你打开之前已读过的书──因为属于写下前已被阅读的种类
  如果你的命不只一条,必定会读的书(可惜你的日子屈指可数)
  你有意阅读但却得先行涉猎其它而不克阅读的书
  目前太昂贵,必须等到清仓抛售才读的书
  目前太昂贵,必须等平装本问世才读的书
  你可以向人家借阅的书
  人人都读过,所以彷佛你也读过的书
  你多年以来计划要阅读的书
  你搜寻多年而未获得的书
  和你目前在进行的工作有关的书
  你想拥有以供需要时方便取用的书
  你可以搁置一旁,今夏或许会读一读的书
  突然莫名其妙地引起你好奇,原因无从轻易解释的书
  好久以前读过,现在该重读的书
  你一直假装读过而现在该坐下来实际阅读的书
  作者或题材吸引你的新书
  (对你或一般读者)作者或题材不算新颖的新书
  (至少对你而言)作者或题材完全不认识的新书
  (摘自《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