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像与漫画的作用

(2008-04-21 18:30:17)
标签:

文化

分类: 越读者
  有一次,一位漫画家跟我感叹:他们画漫画的多么辛苦啊,要画一个战争场面,一笔一笔地刻划。画人物,画战马,画尘土飞扬,画了老半天,不如写文字的人,用“千军万马”四个字就解决了。
  他说的,是文字的拿手之处。
 
  但是,文字也有不足处。如果光靠文字,下面这段描述多复杂:
 
  “先看右边的一个,有两根粗管子连在上面,一根是腔静脉,这是主要的贮血器,好像树干,体内其它静脉都是它的分支;另一根是动静脉,这个名字取的不好,因为他实际上是一根动脉,以心脏为出发点,然后形成许多分支,布满两肺。再看左边一个心腔,也同样有两根管子连着,跟上面说的两根同样粗,或者更粗,一根是静动脉,这个名字也取的不好,因为它只是一根静脉,来自两肺,在肺里有许多分支,跟动静脉的分支交织在一起,又跟气管的分支交织在一起,空气是通过气管吸进来的;另外一根管子是大动脉,从心脏通出去,把分支通到全身各处。”笛卡儿在《谈谈方法》中有一个部份谈心脏,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段。
  对于这一点,做了大量笔记,笔记里喜欢图文并茂的达文西,说的是对的:“想用文字把这颗心脏描述得清楚,除非花上整本书的篇幅,否则怎么可能?”
 
  所以,达文西认为,要理解人体的结构,最好的方法不是阅读文字而是图像阅读,因为“你把它描写得越细致,就会把听者的思想搞得越胡涂”。
  达文西说的,是图像的拿手之处。
  对于不论是个人还是人类来说,图像都是早于文字而为人上手也拿手的。但是很有趣的,最起码从我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后,图像的训练与教育,就开始与文字分家,并且,开始低于文字。
  我喜欢小时候画地图课,用色彩笔画一个个中国的省份,那些省份的形状就从此留在脑海里了。那大概可以说是学校教育里让我记得文字与图像可以并行的唯一记忆。
 
  图像阅读里最大的污名化,当然是漫画。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读漫画是不好的行为,是要被惩罚的行为。漫画就是图像阅读里极重要的一环。
  即使在科学研究证实了左脑与右脑的功能,分别与文字及图像阅读有关之后,仍然抛不开这个成见。
 
  要我谈自己的图像阅读经验,立即的反应总是一幅画,一套书。
  一幅画,是南宋马远的《踏歌图》。
  在那画面上看不出是否向晚的暮霭中,图的右下角有四个醉态可掬的人。我最喜欢最右边那人的步态,帽子歪在那儿,你几乎可以听得到他打的酒嗝。中国诗词里那么多田舍之乐的诗,似乎都归纳到这一幅画里了。
  一套书,是《带子狼》。
  《带子狼》的精彩,我在前面介绍甜食阅读的时候,已经说过了。但这里特别想就其图像产生的效果再说两句。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你想了解有关日本历史文化里的许多器物与场面,正是图像毫不拖泥带水的几笔一勾,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小池一夫编剧所描绘的武打场面固然精彩,但是小岛刚夕的线条,真正让水鸥流的拜一刀活了过来!
  一套漫画书,就能让你对人生,对历史,对日本文化有那么多的体会,除了《带子狼》,还有什么?
 
  因为对漫画的喜爱,我自己也参与过漫画的制作。因为曾经很迷电视游乐器,尤其爱打“超级马利”,所以就用了“马利”的笔名来当编剧,和郑问合作过《阿鼻剑》。
 
  在那个过程里,对文字和图像的不同作用,也就特别心有所感。短短的几行文字,经过漫画家的手笔演绎出来,大有不同的乐趣。《阿鼻剑》出版十多年来,能一直在武侠漫画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即将由刘伟强拍摄成电影,没有郑问的图像魅力,是不可能的。
  郑问画《阿鼻剑》第二辑的时候,有次我去北京出差。在还没使用email 的1990年代初,旅途中忙着赶写剧本,又要忙着赶去发传真的匆忙感受,今天都仍在心头。
  我们一直约着要合作《阿鼻剑》第三辑,但一直没能实现。这里摘了第二辑里一篇剑痴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既是作者之一,又是读者的心情。
 
  能够没忽视图像阅读的人,是幸运的。
  有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