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郝明義
郝明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46
  • 关注人气:1,0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像的力量

(2008-04-25 18:33:08)
标签:

文化

分类: 越读者
  1968年,《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和小说分别问世,各自奠定了在影史与小说史上的地位。
  一般而言,电影和小说总有主从之分,或是电影改编自小说,或是小说延伸自电影。但是《2001:太空漫游》却十分特别。正  如克拉克在本书序里所言,起初他们是想在“着手那单调又沈闷的剧本之前,先来写本完整的小说,尽情驰骋我们的想象,然后再根据这本小说来开发剧本”,然而,后来他们却“小说和剧本同时在写作,两者相互激荡而行”。最后,在1968年春天,电影和小说几乎同时问世──电影早了几个月。
  也因此,《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和小说一直被视为各自独立的创作,谈到电影,大家会说是“库布利克的《2001》”,谈到小说,大家会说是“克拉克的《2001》”。的确,虽然在讲同样的一个故事,但却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谈到影像阅读,尤其是要说明和文字阅读的不同,《2001:太空漫游》是个最好的例子。
  任何一个看过电影《2001》的人,都不能错过小说《2001》;任何一个读过小说《2001》的人,也不能错过电影《2001》。
  因为,库布利克和克拉克的创作,分别代表了影像与文字两种不同创作的特质与极致。看他们的电影,读他们的书,做个对照,也就能体会到影像与文字阅读不同的乐趣与收获。
  《2001》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份。
  第一部份,是猿人遇上黑石,后来进化为人类的过程。
  第二部份,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黑石,到鲍曼和不受控制的电脑哈儿9000对决。
  第三部份,是鲍曼独自在宇宙里漂泊,再度和黑石相逢,到“星童”的出现。
 
  我觉得,就第一部份而言,电影和小说的表达,各擅胜场。电影的影像和小说的文字,分别以其独特的方式,陈述了太初的混沌与启蒙的黎明,各有其震撼与动人之处。
  第二部份,电影要比小说出色。小说花费许多文字来陈述先进的科技细节,不免累赘,而电影则直接以令人瞠 目结舌的特效影像,把故事讲得干净利落。
  但第三部份,则是小说要胜过电影一筹。用电影来呈现鲍曼的经历,显现了以影像来描绘玄奥之不足,很多人看不懂这个部份是当然的事。然而,对于玄奥,文字却恰好最能发挥所长。小说在这个部份做了最精彩也最充分的发挥。
 
  从小说改编为电影的,几乎没有不逊的。这些灾难一方面说明影像阅读与文字阅读是两回事,一方面也让我们体会到应该特别感谢库布利克和克拉克。
  《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和小说,让我们有机会体会到影像与文字这两种不同阅读的极致与不足,以及相互之间可以如何相辅相成。
 
  不只科幻电影,所有与科学、技术、生物等相关的知识,今天我们要阅读,都离不开影像。纯用文字来说明这些知识,是事倍功半的。
  没有必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