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越读者 |
我总觉得一个人应该读小说(fiction),是因为小说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而你进入虚构世界,需要三把钥匙:
一、使用自己时间的自信与余裕──否则你为什么宁愿读几十万字而不是三十个字来体会一个道理?
二、想象力──小说的作者是启动他的想象力而创作出来的。读者的想象启动得越大,越能体会、越不浪费作者为他展开的一切。
三、同情心──小说是人物的故事。读一部小说,就是认识小说里的那些人物。你没有同情之心,没法进入那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小说需要你用这三把钥匙才能进入。另一方面,小说也会给你锻造这三把钥匙的机会。
好看的小说,是看人物──你没接触过的人物,或者,你熟悉的人物,但有陌生的变形。
所以,你要准备进入情绪的震荡。
好看的小说,第一句话,第一页就告诉你这是一部好看的小说。
所以,文字是有魅力的。
好看的小说,又不是真要告诉你什么道理。小说要说的话,总是意在言外。
所以,阅读的你,最好也有些人生经历。有些文字魅力,在一个有些经历的读者眼中,会转化为魔力。
《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开场,贾政正在家里设宴请酒,忽然下人来报,说是有一个锦衣府的堂官赵老爷,自称与贾府至好,不等通报就带领好几个手下走进来。贾政等人还没会过意来,人家已经登堂入室了。
贾政等抢步接去,只见赵堂官满脸笑容,并不说什么,一径走上厅来。后面跟着五六位司官,也有认得的,也有不认得的,但是总不答话。
贾政等心里不得主意,只得跟了上来让坐。
众亲友也有认得赵堂官的,见他仰着脸不大理人,只拉着贾政的手,笑着说了几句寒温的话。众人看见来头不好,也有躲进里间屋里的,也有垂手侍立的。贾政正要带笑叙话,只见家人慌张报道:“西平王爷到了。”
贾政慌忙去接,已见王爷进来。赵堂官抢上去请了安,便说:“王爷已到,随来各位老爷就该带领府役把守前后门。”众官应了出去。贾政等知事不好,连忙跪接……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独有贾赦贾政一干人唬得面如土色,满身发颤。不多一回,只见进来无数番役,各门把守。本宅上下人等,一步不能乱走。
赵堂官便转过一副脸来回王爷道:“请爷宣旨意,就好动手。”
《红楼梦》我少年时期读过不只一次。但这一段锦衣军抄贾府的场面,在我四十多岁后的有一天,偶然跳进了我的眼底。
那位开始满脸笑容、后来“转过一副脸来”的赵堂官,活生生地站在我眼前。我看得到他刚才微笑的唇角,也看得到他转过来之后,书里面并没有说是哪一副脸的那一副脸。因为我在几年前,也遭遇过一个场面,也有一个人笑容可掬地走进我的办公室,后来也以同样的速度转过一副脸来看看我。
读《红楼梦》这种小说,就是你必须经历了自己的沧桑之后,才能看到年轻时候的你所没能看到的层次。你这才为这部作品折服。
所以说,阅读小说需要你花的时间,远不只看过那几十万字的时间。
在过去的中国文化里,四书五经以外的书,包括农医之事的著作都是“小说”。因而fiction
被译为“小说”之后,加上古代的科举观念假现代的文凭主义进入学校教育后,“小说”始终背负着不必要的罪名──尤其在做师长的眼里。
过去,我觉得倒也罢了。
但是到网络已经这么蓬勃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这种情况,感触就很深。
小说被污名化之后,有两个不利的影响。一个,是像前面说的那个儿子因读小说被责而跳楼的悲剧,不必要地上演。第二个,是我们没有机会让一个读者享受他应有的小说之路。
契诃夫说过一句话,大约是这个意思:小说的创作里,所谓高下的层次,像是军旅里的元帅与步兵。元帅与步兵,各有各的作用。
我同意他的说法。
一本列入经典文学的小说,和一本通俗小说(commercial
novel)或是类型小说,各有各的作用。
所以,对小说,我们第一个心理准备应该是,不用担心读的小说低不低级的问题。只要给小说时间,读起小说,我们会逐渐知道什么小说是好看的。
然而,同样重要的是第二个心理准备:要读到好的小说,是要会读小说的。小说的阅读,是需要练习的。
“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吴尔芙说过。
在网络时代,我们使用文字容易方便、大意而轻率的时代,让我们对文字的注意,还是从好好阅读精采的小说开始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