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是三十万字写三十字

(2008-04-02 18:01:35)
标签:

教育

分类: 越读者

  有一天我在家里整理书架,本来只是要把一些觉得灰尘积得多了些的地方清理一下,但是随手拿起《天龙八部》中的一本,不小心翻到一个地方,这下子就停不住了。
  于是我就靠在书架底下,抹布扔在一旁,把多年前看过的金庸这部小说,又读了一个段落。是段誉、王语嫣两人先跌进烂泥枯井,真情流露,接着慕容复和鸠摩智两人也跟着掉进去的那一段。
 
  段誉许久思慕,终于得到佳人响应,读得固然开心,但是更多的心思却是在鸠摩智身上。这位吐蕃国的第一高僧,绝顶聪明,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别人顶多习其三四,他却不但全部偷学,还加上了一部〈易筋经〉,结果导致走火入魔。鸠摩智跌入井底之后,内息鼓涨欲炸而不得宣泄之下,掐住段誉咽喉,却把毕生内功都倾泻进段誉体内。
  接着,小说这么写道:
 
  鸠摩智半晌不语,又暗一运气,确知数十年的艰辛修为已然废于一旦。他原是个大智大慧之人,佛学修为亦是十分睿深,只因练了武功,好胜之心日盛,向佛之心日淡,至有今日之事。他坐在污泥之中,猛地省起:“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他回顾数十年来的所作所为,额头汗水涔涔而下,又是惭愧,又是伤心……这一来,鸠摩智大彻大悟,终于真正成了一代高僧,此后广译天竺佛家经论而为藏文,弘扬佛法,度人无数。其后天竺佛教衰微,经律论三藏俱散失湮灭,在西藏却仍保全甚多,其间鸠摩智实有大功。
 
  也许是因为当时我也略涉佛法,所以这一段看得特别有感触,直想练武不免好胜,学佛则要去除胜负之心,这两点真是冲突。作者安排这么一个段落,让一和尚得以悟道,真是高明。也因为感叹,所以又把书倒翻回去看看前面的情节。
  只是这么一看,才发现我的感慨,早已由一位扫地僧讲出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萧峰父子及慕容复父子,加上鸠摩智等一伙人在少林寺藏经阁冤家相逢,相持不下之际,一位真人不露相的扫地老僧早已清楚地点拨了鸠摩智:
 
  “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那一天最大的收获,在于体会了“小说”(fiction)和“非小说”(non-fiction)的差别。
  用“非小说”来讲鸠摩智的体悟,简短地说,“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这一句三十字以内的话就够了。稍微说长一点,用少林寺里旁观者清的那位扫地僧说的八十来个字也够了。
  而小说,却要耗费数十万字,塑造众多人物,铺陈数十年的恩怨情仇,才在不经意中点出这个道理。
  所以,精彩的非小说,是以三十个字,来归纳数十万字故事的道理。
  精彩的小说,是以数十万字的故事,来讲三十个字的道理──甚至,不讲什么道理。
  读三十个字的道理,好处是清楚、明白、直接。坏处是,你得来轻松,很容易会不当一回事。
  读数十万字小说的故事,坏处是别人的故事可能说得太生动了,光是情节就让你目眩神移。好处是,多年后偶一伫足,眩目的情节中,别有风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