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对谈--陈万雄(2):展望未来的词典型态

(2007-05-19 08:21:48)
分类: 他们说
  ○:那么,你会怎么展望未来的词典型态呢?
  ◎:未来的词典,会因为科技的大幅影响,而在四个方面产生变化:
  第一,是数位化增加了互动化,再进而迈向半智能化。第二,载体发生变化。第三,载量发生变化。第四,编辑人员的构思会产生变化。这四个变化加起来,对词典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今天这么多各式各样的词典,太琐碎,将来是不需要的。第二,今天词典对字词的解释和应用,是分立的,未来则合而为一。第三,工具与学习的本身,就可以合而为一。所以将来的词典不用分什么综合词典、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成语词典等等,也绝不只是书籍或电子词典两种型态,手机、PDA……什么都可以使用。
  
  ○:要做到这一步,首先一定和语料库与网络有密切的关系。语料库的发展,在西方是近二十年的事,在中文世界里,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我知道香港商务印书馆在这方面是站在前面的,是怎样一个过程?
  ◎:我们是1994年做CD-Rom,1995年去英国词典出版机构Collins参观,受到他们做语料库的震撼,开始考虑语料库。然后从1996年开始启动。这六年下来,对语料库的几个心得就是:一,语料库是一定要建的;二,未来的词典一定要用语料库来编;三,这需要一个编词典的软件系统。最后,需要软件的时候,也同时需要人脑。
  
  ○:用语料库来编词典,而不是靠剪贴别人词典的词条,或凭空自己创造词条与解释,已经是今天西方词典的一个主流了。但未来在语料库的运用上,应该绝不只如此。
  ◎:没错。我常举的一个例子,是说食谱需要词典化。未来哪需要食谱呢?我们可以这么想像:一个女人下班,搭地铁回家,路上思索等一会儿回家要做什么菜。然后她在地铁上就拿出PDA上网,先查牛肉这个词,然后再查是煮汤还是炒的,这样一路查下去,她就知道要买什么样的牛肉,该怎么切,该怎么做了。新型态的词典,和我们的生活可以密切结合到这种程度。
  
  ○:这也是我觉得今天词典最迷人的一个地方。就某些词典而言,还是最原始的编辑观念、型态与方法,看来非常呆板而传统,完全无法和其他种类书籍的编辑过程相比,但就另外一些词典而言,所有的编辑观念、型态与方法,早已经走在时代的最尖端,反而是其他种类的书籍完全无法望其项背的。今天的词典同时呈现传统与尖端,呆板与活泼的面貌,在矛盾中透非常迷人的风采──我们在一些网上的西方词典中,特别可以感受到这种气氛。
  ◎:我相信未来中文世界的网上语料库词典会更迷人。我们可以这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如果可以符号化,就可以智能化。但是,要能随时随意调动资源,才能半智能化。而需要随时随意调动资源,必须数位化。
  中文和英文等其他西方语文不同,不但象形,而且从部首、偏旁、熟字、俗体字、日本汉字、韩国汉字等等等等方面,都有太多太多的符号化变化。语料库的数位化必须有两个条件:一,语料库很大;二,数据源必须有智能的成分。中文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特色。
  语料库不只是可以用来编词典,语料库本身就是词典。以中文的“绿”来说吧。“绿”有“淡绿”、“浅绿”、“墨绿”、“黛绿”等等。但是“黛绿”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绿”呢?用语料库,就可以把几种“绿”实际的颜色调出来告诉读者,很准确地掌握彼此之间的差异。还不只这样,语言除了准确之外,还要有感觉。过去这要读很多书才能培养出来。以前的人有这个时间,现在的人则没有。但,现在的人可以用数位化的检索来弥补。
  
  ○:甚至我们可以说:未来这种网络语料库词典的应用,也象征了所有的写作。
  ◎:是的,组合、寻找写作的材料,以及写作的本身,相对之下都变得十分便利和准确。要编一套书,以往很费工夫,现在可变得很简单。
  
  ○:未来这种词典的编辑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一定会产生很大的改变。
  ◎:未来词典编辑除了要对词典、对语言有认识之外,还要有三个条件:第一,对数位化要有认识。第二,知识面要更广。第三,原来对某一方面的专业认识,要引伸到多方面相关的知识。也就是跨专业要求。出版的数位革命,最先最大的冲击是词典和工具书。通过词典和工具书的革命,也最能促使人类新知识和新学习模式的出现。
  
  ○:从这一点而言,我们可以再度印证未来词典的出版与阅读,其实代表所有型态的出版与阅读。差不多二十年以前吧,出版界的编辑,往往都自嘲是剪刀加浆糊的本领,相对而言,那个阶段的阅读也受到许多限制;十年前,编辑最少需要善用一种外语能力,以及对电脑与网络的知识了解,相对而言,那个阶段的阅读也大量引进各种外语及新奇的思想与知识;今后,编辑的条件里一定要有多媒体的能力,以及跨领域的知识重整、架构能力,相对而言,未来的阅读也必须是跨越许多专业领域的系统整合。
  ◎:跨领域的知识重整、架构能力是太重要了。这种跨领域的知识重整、架构能力,还要能够掌握和多功能资料库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又再度说明时代在形塑词典,词典也在形塑时代。
  ◎:我同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