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络与书 |
1.
我们总要有个说法──就阅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这件事。
我自己喜欢说是“饮食”,给大脑的饮食。如果说一般饮食是供应我们躯体的养分,那么阅读就是供应我们大脑的养分;一般饮食我们透过嘴巴享用,阅读饮食则是透过眼睛吸收。
2.
说起饮食,一个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饮食匮乏,无从选择,大家只求维持基本生存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饮食富足,开始山珍海味,大吃大喝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超越富足,开始培养美食家品味的阶段。
阅读这种给大脑的饮食,也十分类似。一个社会的发展,可以分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阅读的环境贫瘠。读者走进这时候的书店,看不到多少种陈列出来的书籍,往往连一些经典的阅读,也都只能在风中悄悄地传说。
第二个阶段,是阅读的环境开始开放。这时候的书店,好象脱离一个食物供应不足,货架上零零落落的商店,走进一个全世界食品、食材都汇聚一堂的超级百货商场。各种补充过去阅读空白的书籍倾巢而出,各种争奇斗姘的新理论新主张铺天盖地,各个商家价格与促销手段令人眼花撩乱,但其中也不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困境。
第三个阶段,是阅读的环境不但继续开放,环境的品质也大幅改善。先进百货商场里的食材,不只在表面的种类上丰富无比,实际的品质也都普遍提升。这个社会里的读者走进书店,已经不为书籍新奇的号召而动心,也不为作者的名气所迷惑。他所重视的,是如何恰当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如何从看来平淡的饮食中体现美食家的品味。
3.
社会阅读的发展,如此。个人阅读的发展,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相同之处,在于个人的阅读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谈:第一个相对比较贫瘠的阶段;然后进入第二个大吃大喝,无所不读的阶段;然后进入第三个,培育出自己个人品味的阶段。
相异之处,在于个人阅读这三个阶段的进程,完全操之在己。因此,固然有时候社会整体阅读环境虽然仍旧停在第一个阶段,但是某些人自己的阅读却早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有时候虽然社会整体阅读环境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但是某些人自己的阅读却可能仍旧停留在第一个阶段。
4.
要检视自己的阅读饮食到底是处于哪一个阶段之前,应该先了解阅读的饮食分哪些种类。
我们先看看日常饮食的例子。不外四种。
第一种,是主食,像白饭、炒饭、炒面、水饺、馒头等等,让我们吃饱。
第二种,是美食,像鱼、虾、牛排、大闸蟹等等,给我们补充蛋白质的高营养食物。
第三种,是蔬果,蔬菜水果,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纤维质。
第四种,是甜食,像饭后的蛋糕、冰淇淋,或日常的糖果、零食等等。
给头脑的饮食,也可以分成四种。
第一种阅读,是为了解决某种实际问题的知识需求。很像可以吃饱的主食。为了使人生过得更美好,在学业上、工作上、生活上,在生理上、心理上,我们有各种知识的需求。学生读教科书;上班族读企管书、学习计算机书、学习语言书;各种如何与家人相处、与同事相处、如何上进的励志书等等,都属于知识类需求。知识,是随时间、空间而不停变化的。满足这种知识需求的书籍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在某段时间或某个地区的需求会很大,但过了那段时间,或是出了那个地区,其主题就不符需求,或不再引人兴趣。对高中以下的学生,教科书就是个例子,在学校里一天不读都不行,出了校门毕了业,就没有人再回头读它。对上班族来说,Y2K
是个例子,1999年12月31日之前,这类书的需求极为高昂,但过了2000年1月1日,就没有人再理会了。
第二种是为了思想的需求。很像补充蛋白质高营养的饮食。这种阅读,是为了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读文学、哲学、艺术、科学等等,都属于思想类需求。思想需求的书籍也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其价值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历久而弥新。
第三种是为了参考阅读的工具需求。很像是为了帮助消化的蔬菜水果类饮食。这种阅读,是为了帮助查证、参考其它书籍。也就是对于字典、百科全书、年表、地图等的需求。工具需求类的书籍,功能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总要随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第四种是为了消遣需求。像是甜食与零食。这种阅读,主要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罗曼史小说、大部份的漫画、武侠小说、写真集、八卦内幕等等,都属于消遣类需求。消遣需求的书籍也有很大的特色,那就是可以视为用过即丢的产品。
5.
一个人的阅读饮食是否匮乏,和他的购买能力关联不大,主要取决于他的习惯和认知。
对于身体的饮食,没有人不一日三餐地提醒自己有没有进食;对于头脑的饮食,几个月不读一本书的人却所在多有。如果发现自己经年累月地不读一本书,不给头脑进食,那一定是处于匮乏状态。
即使经常阅读,但是如果在四种饮食分类中过于倾向哪一种类,仍然可能造成匮乏的结果。
通常,我们最容易踏进过于重视主食的陷阱。
主食类的阅读中,诸如人生励志书、企管书、理财书、语言学习书等等,很多是不错的,甚至足以被许多人称之为“好书”的。但也因为如此,所以许多人趋之若骛,把它当成了阅读的全部。
这有什么匮乏的问题呢?
打个比方,从日常饮食来说好了。我们都知道主食很重要,但是今天有没有人餐餐只吃主食,只吃面、饭?不然,我们为什么总要不时打打牙祭,吃吃海鲜或牛排,进补一些高蛋白质的营养?只吃主食,一来容易营养不良,二来离发展美食家的品味遥遥无期。
阅读也正是如此,知识类的书读得再多,如果不定时读一些思想需求的书籍,譬如哲学书、历史书、文学经典,那就是过于偏食,整体而言,仍然是处于阅读匮乏的阶段。
6.
只重主食的问题固然如此,只重美食的话,也不见得毫无问题。美食固然营养价值极高,但是如同体力劳动者不吃主食难以支持,上班族许多问题,则非阅读一些主食类书籍不能解决。
但是,如果势必要偏食,尤其由于客观时间与空间环境匮乏而不得不然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偏向美食阅读的重要与意义。只有浓缩、凝聚高单位营养价值的思想、文化、文学书籍,才经得起我们一再咀嚼与吸收。
有太多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被迫只能选择一本或两本书陪伴他几年的时间时,这一两本书是美食类的书籍所发生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当然,也因为如此,各种读书计划或节目总会问我们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到一个无人荒岛上渡过余生,而你只能带一本书的话,你的选择是什么?
7.
在第一种知识需求的阅读,和第二种思想需求的阅读之间,有时候会感觉到一些灰色地带,似乎难以分别。有些书看来像是知识需求,又像是思想需求。的确有些书籍如此,但也有更多是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就看得出差别。有些书即使某一段时间深受注目,广受欢迎,但过几年时间就要被淡忘,这就像是知识类;反之,很长时间之后还可以存留的,就像是思想类。
8.
甜食是个有趣的题目。
偏食的方向如果是甜食,日常只追求大量消遣需求的阅读,那其中的问题不必多加引伸。
但是如果视甜食为蛇蝎,毫不接触呢?
达尔文这位《物种起源》的作者,也是提供我们美食阅读的思想家与科学家,就我们为什么需要甜食做了很好的解释。达尔文晚年,由于健康的因素,被家人保护不受外界打扰,每天集中精神做四个小时的研究工作。在这样的生活中,达尔文最重要的调剂,是阅读浪漫的罗曼史小说。因而他有一句名言:“把爱情小说结局搞成悲剧的作者,都该吊死。”
罗斯福总统公余爱读侦探小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红花绿叶须相配,真正懂得享受飨宴的大食客,会懂得利用各种食物来刺激他的味蕾。川菜里,水煮牛肉把你辣到极致之后,要有甜肉饭来收尾,才是完美的结局。
9.
对于工具书,也就是蔬果类饮食的忽视,又造成另一种匮乏。
不吃蔬果,对于消化之不良,摄取纤维质之不足,是我们熟悉的。但是对于不用工具书,对于我们阅读理解之不足,误解之形成,却是我们很容易不放在心上的。
因此,在日常饮食里,我们会不会多年不吃蔬菜水果,也不会只吃一些存放过久,己经发霉的蔬果。但是对于工具书,很多人不是聊备一格,就是抱着一部多年未经编修的过时字典当作全部。
10.
容易偏食,尤其是许多人视哲学、文化、文学的阅读为畏途,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掌握到对各种不同饮食该有的食用方法与节奏。
我们都知道吃一碗牛肉汤面,吃一碗蛋炒饭这种主食是花不了多少时间。我们也都知道要享用一只大闸蟹这种美食是很花时间的,很麻烦的,所以才要耐着性子用钳子,用剔条,一点一点地品味。
在一般饮食上,我们知道对待不同的食物,应该动用不同的时间、方法与工具。
但是我们在阅读饮食上,却往往没有这种认知。
当我们拿三个小时可以读一本罗曼史小说的速度,或者六个小时读一本企业管理书籍的速度,来面对《易经》或《查拉图特拉斯如是说》这样的书籍时,一定为会同样的时间读不过几页甚至可能几行而感到挫折。
要练习接触自己熟悉、爱用的饮食之外的选择时,我们首先要体会应该动用不同的时间、方法与工具。尤其时间。
对于不该用那么长时间阅读的书籍却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或者对不该用那么短时间阅读的书籍却只肯投资那么短的时间,都是浪费阅读的时间。也是阻碍我们扩展阅读习惯的的因素。
11.
如果你自己经常购买的书籍不只偏食一种,如果你走进书店,从希腊哲学家到政治思想的演进到如何改进与上司的关系到巴黎最新购物指南到某种主题特别的字典,都在你要购买的范围之内的话,这么广泛的阅读兴趣,已经支持你进入了阅读饮食十分富足的第二个阶段。
但是因为太广,也可能归纳不出一个阅读的主要方向。一个人的时间、精力与金钱都是有限的。阅读广泛虽然是好事,但不能不在广泛中维持一个主要的方向。否则就好象一个人从法国菜到日本料理到江浙菜到川菜到台湾小吃,走马灯似地什么都接触过,拿起餐牌也点得出许多菜名,但是你问他最喜欢的菜系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而不是那个菜系,他就难以为继。
没有主要的阅读走向,就没法深入地享受饮食、比较饮食。说起鲔鱼生鱼片,你要他指出这家餐厅师傅的和那家餐厅师傅的绝活有什么细腻的不同,他讲不出来。当令大闸蟹来了,他虽然也大快朵颐了一番,但不是可能吃到靠激素成长的不良品,就是只能盲目地迷信高价货。所以,他书架上的书籍,虽然琳琅满目,各个门类无所不有,然而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名字、大著作之外,还可以看到许多混充大名字、大著作的书籍。
12.
要摆脱第二个阶段,而进入第三个美食家的阶段,另外需要一些条件。
美食家已经超脱在阅读的广泛和深入之间的摆荡,而让广泛和深入相互激荡。
美食家不会在四类饮食间有所偏废,也不会因为涉猎广泛而失之于浅薄。
美食家不会因为某些食材属于海鲜或高营养类,因而就肯定那是“美食”。因为他知道太多“美食”之名下,是有问题的人工养殖,有色素的加工。
美食家也不会因为某些书籍被归为消遣类读物,就有所轻忽。因为他知道甜食的极品,也是人间美味;巧克力做到极致,也是艺术。
总之,美食家超脱了饮食的表象,而能领略阅读门类、质材、方法的细微之处。他可以用一千元人币来只买一条最新鲜的鱼回家品尝;他也可以只求享受一碗最道地的北京炸酱面。
当然,美食家也会偶尔客串下厨,表演一下他的心得。他不是专业的作者,但他会把他最独到的见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