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韩国故事 |
初一那年的寒假,我的母亲过世了。
我母亲有个很特别的名字:于慎奇。(外公当年为什么会给一个女孩取这样一个名字,应该有个故事,只是没来得及问她。)所以,她又有一个比较通俗的学名:于梅琦。她在山东老家的娘家很富有,因此不但上学上到高中毕业,而且从女红到烹饪,无一不精。这样,她嫁了一位高大、英俊的先生,这位先生又一路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她的生活一直是很顺遂的。
后来,我父亲破产,她受的打击很大。但是,这些事情又肯定比不上她受的另一个打击,也就是在前面夭折了两个孩子之后,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一个儿子,又患了小儿麻痹。多年后,等我自己有了小孩,不过因为他感冒而夜半啼哭就感受到的无助与心焦,才让我多少体会到一点当初妈妈在我发病时候的心情。
可是,我的童年,并没有因为我的病,因为父亲的破产,而产生任何匮乏。妈妈用她的爱,和她的本领,给了我和妺妺最大的呵护。
不说她经常帮我们剪裁的衣服、织的毛衣,连家里丝绸被面上的龙凤、山水,也都是她亲手绣的。她凭着一身手艺,把有限的家用扩大了许多效果。
端午节,早上醒来,我们手腕上已经缠绕了五颜六色的彩绳。和挂在家里的彩色粽子形荷包一个作用,都是辟邪的。仲秋节,记得她用一个上面有各种小动物形状的木头模子,填出形形色色的糕饼,烘得香香酥酥。春节,她做的年菜,蒸的各种馒头、包子,更成了我永远思念的口味。
我最早的故事,也都是妈妈讲给我听的。有一个,是说她家乡的一个表妺,被一条成精的黄鼠狼给迷住,后来大人又怎么抓到黄鼠狼。在冬天的夜里,听着呼啸的风把窗纸刮得快要破掉,妈妈讲那个黄鼠狼的模样,把我吓得把整个头钻进被窝,她暖暖的怀里。
因为有妈妈的陪伴,小学是我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上学、放学,都是妈妈来接我。午餐时间,不是她来背我回家吃午餐,就是她准备四层的圆饭盒送来学校——两层是菜,一层是饭,一层是汤。
从我家去学校,要走下一道四十度的黄土坡。晴日还好,可以小心地、慢慢地走。到了下雨天,黄泥滚滚,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必须先走到很远很远一个地方,再回头沿着那边铺了柏油路的坡道绕回学校。
后来,妈妈发现在中间路段有一条近路可抄,所以,朦胧中可以回想起,妈妈带着我和妺妺穿行在一条黝暗又曲折,雨水落在两边屋檐滴滴答答的小巷子里。
妈妈给我设了一个无微不至的保温箱。她怕我出去受到伤害,我也非常乐于不要出去。每当考试或书法比赛得了奖,妈妈问我要什么礼物,我总是要她帮我租小说来看。租书店里的各种武侠小说、爱情故事,这样被我看遍。妈妈拎着一大摞武侠小说回家,走进院子的身影,是我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随时浮现在眼前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