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型人生

(2006-10-21 17:30:45)
分类: 成为决策者的时候
  大约二十年前,我刚当上一家企业的总经理。每天工作得不亦乐乎,业务上的应酬也很多。
  有一天,一位好久不见的朋友从香港来。她问问我的作息情况,说那怎么行啊,你哪有时间陪家人吃饭啊。
  我说是啊,怎么可能有时间。
  她说,可是他们香港有个大富豪,每天再忙,连午餐都一定回家吃的。
  她说的话,我并没有以为然。我大致的想法是,人家规模那么大的企业,人才齐足,当老板的当然有资格可以回去吃午饭。我们的事业还在起步,哪谈得到这些。
  我继续忙,忙到有一阵子,在街上看到自己的妻子都惊讶于她发型的改变。因为每天我回家的时候,她早已入睡;每天她出门的时候,我还没起床。太久没看见她了。
  不过,虽然那个富豪的名字我早就忘了,可是这件事情却没有在我心头就此不见。即使在我终于把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忙到消散之后,即使有一段时间我在台湾彻底单身一人,那个每天一定回家吃午餐的人,不时会从心底溜出来晃一晃,好像在提醒我什么,又好像在反问我,你的回答对吗?
  
  灰色周末阶段的人生过了之后,我又有一次机会组织了自己的家庭。
  君子不二过。我不能重蹈覆辙,不能不思考怎么重新安排工作与家庭的时间。
  我一下子把晚上的应酬戒掉了。有一阵子,我甚至连晚饭都不吃了。晚上多出来完整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这不是问题。
  我最大的考验,出在周末时间上。
  过去在睡眠上,在工作上发挥蓄水池调节功能的周末,要改换用途,最起码要全心全力地用来陪家人了。有一阵子很不适应。因为周末时间虽然不需要那么多时间睡眠,但是周末用来当作总结上周工作,计划本周工作的作用,却一下子乱了章法。
  我心底不停地有个声音说,这多可惜啊,这多可惜啊。可惜多了,心情就不很愉快起来。
  从逐渐让自己适应周末时间的新用途,到心平气和地接受,到极其愉快地把这当成生活里应该的安排,我前后花了大约五年的时间。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即使不是每天,我也经常回家吃午餐了。
  我仍然不是什么富豪。我自己公司的业务,参予社会公益服务的活动,仍然让我忙得团团转,但是我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却不知道比那个时候多出了多少倍。
  工作和家庭如何兼顾,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要想,才能。不想,是不能的。
  
  这么说,可能还是太玄。
  来说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好了。
  有一次我访问意识型态广告公司的郑松茂,他谈到一个「微型人生」的理论,觉得可以给所有的上班族参考。
  郑松茂是这么说的:
  「一般的生涯规画,好像是一条逻辑性的横线。工作这一段就是从小公司到中公司到大公司,到更好品牌、更高的位阶。然后再来是退休、旅游……可是我后来就颠覆这个想法。我希望把这个横向的线变成垂直的。最好我每一天的时间里都有很好的工作感觉、很好的工作的过程、很好的工作结果跟呈现,因为我要服务我的客户。之外我还有生活的感觉、我还有生活的内容。如果一天的时间实在容纳不了这么多内容,那就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吧!如果这五天不行,另外两天我一定要去过一点日子。
  「如果说一般人看到的那条长长的横线是人生的话,我现在注意的一条条短短的垂直线则是『微型的人生』。『微型的人生』不是生涯规画,而是自我定位。」(网络与书主题书系列《少一点》)
  
  换句话说,你可以不被「先冲刺事业,再照顾家庭」、「拚命赚钱,早早退休」这种观念糊弄,甚至害到的。你想冲刺事业之后再来照顾家庭,家庭却可能早就破散了;你想先拚命赚钱再提早退休享受,却可能到时连享受的健康都不见了。
  不要把工作和家庭切割得那么不能并存。「微型人生」的理论提醒我们,实在要把工作和家庭切割的话,以一天为你的人生单位来切割吧。最差,以一周为你的人生单位来切割吧。如果把「先冲刺事业,再照顾家庭」、「拚命赚钱,早早退休」这种观念应用在每一天的人生单位里,运用到每一个星期的人生单位里,那么,最少你每天都一定有段时间是在照顾你的家庭,或者,最起码,每个星期都一定有段时间是在照顾你的家庭。
  这样你不会在错失一些事情后,后悔莫及。
  
  没有把时间都贯注到工作上,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安,觉得可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少了,工作就一定没法做得那么好了,那么多了。
  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你可以兼顾你的工作与家庭,那么,工作少一点,恰巧可以工作得更好一点,甚至更多一点。
  听来很矛盾。但是真的。怎么会有这样的谜底,只有在亲身尝试后才明白。
  这也是「工作为什么比床重要」的真正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