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载文章 |
为迎接第51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河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李树伟为您普及地质灾害防控知识。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1
崩塌
什么是崩塌?
定 义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
滑坡
什么是滑坡?
定 义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软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
3
泥石流
什么是泥石流?
定 义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4
地面塌陷
什么是地面塌陷?
定 义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征 兆
地面塌陷主要有以下几种征兆:
井、泉的异常变化。
地面变形。
建筑物出现变形、开裂现象。
地面积水冒气泡、水泡、旋流等。
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及时动员、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地质灾害现场进行踏勘,并出具踏勘意见,为地方政府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