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李树伟
读莫言的小说《饺子歌》里面有一首诗,把我逗乐了。为了尊重作者莫言,我先原汁原味地抄录过来:
从南来了一群鹅,
扑通扑通下了河。
请君为我侧耳听,
千秋万代饺子歌。
读完之后,我第一反应是想把这首诗转到我们承德有一个叫《尚雅兰亭》诗人群里,与诗友分享。
可是,当我署名是莫言创作时,突然想到妈妈在世的时候,经常警告我:“话多伤人,食多伤身。”的话语时,我迅速把这首诗,给删除啦!
在身边的郭姐和妻子同时问:为何不转发啦?我笑着对她说:父亲曾经告诉我,多言多败,言多必失。所以,我删除了。再说了,莫言诗歌写得好赖,跟我有关系吗?
其实,我在辩驳她们的同时,心里也在琢磨,上班的时候,领导经常告诉我:作为一个好职工,就必须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经常在大会上讲:
1、知无不言的意思就是说,每个人要做到心中坦诚,只要是知道的,就应该诚心诚意的说出来,有话放在桌面上,不必纠结,不能闷在心里不发言,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2、言无不尽的意思就是说,只要说就痛痛快快的把心里话一股脑的都说出来,该说的话都道尽了,别吞吞吐吐的,要告诉大家就是,生活中要坦坦荡荡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一生光明磊落。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我又接触了《易经》,它又告诉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由此,到了六十多岁,特别是退休之后,遇到自己曾经处理过的下属,她故意不搭理我的时候,我才真正懂得:说话需谨慎,话少的人有福的内涵;话多的人急躁,喜欢炫耀自己,不够成熟稳重的特征,是什么寓意?
难怪古训说:“勿多言,多言多败。”
今天早晨,我又读到西方一句谚语:“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由这句话又引出一段故事,说:公元384年,前秦的苻郎投降东晋,来到江南。
当时的王素之非常喜欢管闲事,又没有到过北方,就经常向苻郎询问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一问起来就没完没了,苻郎非常讨厌。
有一次,王素之问了大半天之后,又问:“中原地区的奴婢,价格怎么样?”
苻郎回答:“话少的十万,话多的一千。”
读到这里,我突然笑了,还笑出声来,原来,话多不但伤人,还不值钱啦!
由此,我特别想念爸爸妈妈,他们生前的叮咛,才是让你永远值钱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