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地质概念杂谈 |
分类: 转载文章 |
记者:在“大地质”的背景下,矿产地质处于什么地位,是不是与其他地质工作并重?
王建平:地质找矿是地勘单位的主业,不管怎么转型,矿产地质或能源矿产地质这个地位都不能动摇,主要业务不能丢,也不能与环境地质、民生地质并列。所以,我们提出了“大地质”工作“1
6”总体格局,“1”是指矿产地质,“6”指的就是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旅游等,这种格局本身就确立了矿产地质的主体地位。
记者:对于地勘单位来说,这些年在矿产地质方面已轻车熟路,但在其他地质方面认识还不一致。请您结合河南省的实际,谈谈其他地质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王建平:首要是基础地质工作,即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调查。河南基础地质工作程度高,1:5万区调、矿调、水文基本全覆盖,但这是历史上不同时期采用各种手段完成的,而不是一次全覆盖,所以基础地质工作不能动摇,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而地质找矿也就是矿产地质与基础地质工作有所不同,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矿,二是填图。
二是水文地质。水是其他部门负责的,但水文地质却是地勘部门负责的。这些年,地勘单位在缺水地区进行地质找水,为抗旱应急作出了突出贡献。河南省11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区看似不缺水,但局部饮用水却比较缺乏,所以,在洁净水勘查、应急水源地勘查,以及人口聚集地区和城市周边水源地勘查等方面,地勘单位还是大有作为的。
三是环境地质。广义上的环境地质,就是地勘单位经常说的水工环;狭义的环境地质,指的是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说,还是填坑植树的低水平环境治理,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小施工队伍都可以做,但项目多、经费稳定。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就比较高,从原来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集中连片整治,延伸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河南省的永城市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土地整治是典型的地质环境整治,项目多,资金量大,仅河南的黄河滩区整治就达百亿元之多。但土地整治涉及多方面利益,廉政风险点多,很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四是生态地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也就是许多人说的农业地质,与地质调查、取样调查是不一样的。河南省11万平方公里的粮食核心区,1:25万的地球化学调查实现了全覆盖。当前社会上富硒土壤被炒得比较热,实际上,富硒土壤并不少见,含煤地区都是富硒区,而含硒区又往往容易成为污染区。现在我们应该着重加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加大对有益元素的调查和开发利用。优质高效农田就是指土地优质、有益元素多,也只有这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算是真正的优质高效农田。这方面,地勘单位早就搞清楚了,但缺乏话语权。二是生态修复。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全国都在喊,但总体来看,技术还不过关。物理修复法就是简单的填埋,化学修复法有一些企业也在做。地勘单位必须走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生态修复之路,才能有所作为。
五是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是一门以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但在具体实践中,工程勘察与施工,哪一个应该属于勘查部门的,哪一个属于建筑部门的,还有点纠缠不清。还有地下可利用空间综合评价等,凡是从事工程地质方面的队伍都会做,地勘单位的空间在压缩。
六是地质旅游。这是我们地勘单位的强项,现在地质公园很火,地质旅游很热,地方政府也很重视,像河南的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后,带动了地质旅游业。但是,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高质量、上档次、有品位,不能用低质量去开拓占领市场。过去地勘单位仅仅拘泥于地质专业,没有大视野、大手笔和大动作,在地质旅游方面往往是为别人做嫁衣,仅仅简单调查设计一下,赚一点小钱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现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和民生地质叫得比较响,您认为这三大地质与上述的“6”是什么关系,又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地质工作?
王建平:前面我已经谈了,农业地质其实就是生态地质,城市地质其实就是工程地质和地下空间地质等几个地质的交叉,而民生地质则范围较广,只要为民生服务的地质都可以叫民生地质。
现在地质工作服务的领域拓宽了,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大,但许多地勘单位如果还和以前搞矿产勘查那样,用完经费、做完勘查、交个报告就算完事,好不容易开拓出一个农业地质新领域,花几十万元简单做一个环境地质调查、做一个报告就行了,“三核桃两枣”就把工作做完了,也就把这个新的领域给搞砸了。还有民生地质,现在炒得也很厉害,好像发现富硒土壤、打几口井就是民生地质,而没有从更高更深层次去理解和开展民生地质工作,最后都做砸了。
我们之所以提出“1
6”,也就是要突出两大主线:一个是围绕资源环境主线,加强矿产勘查不动摇;一个是围绕服务主线,做好六方面的文章,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王建平河南省有色地勘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