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文的修改和补充
(2024-02-27 12:05:45)
标签:
语言翻译文化文学 |
分类: 术业之缘 |
(说明:前文发布后,有朋友觉得这事确实是难了一点儿,这可能是后面几段的说法起了些误导作用。于是做了些修改,特别是补充了一点遗漏的想法。前面也有三处小改动,问题不大,所以就把改后的结尾几段发在这里,自我感觉表达得更为准确一些。)
“体会文风,把握节奏”最后几段的修改和补充
……
无论什么,既然说它“过”,肯定是不太好的,这种尺度可以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包括体会如何避免这种“过度”。比如容易形成过度使用某种语言手段的情况之一是硬凑,可能是为了凑节奏(如凑四字),也有可能是为了凑情感效果(如大堆渲染),结果不但不自然,还多余,也就是把凑出来的部分去掉以后并不影响意思和情感的表达,甚至还可能因为简练而更为清楚有力。
有一点需要说明:无论是句式句长还是词语选择,对行文节奏的调节相对于风格的基本特点而言都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两者是主次的关系,尽管调节的确必要。这种调节可以说是对语言风格主体的一种保护,能防止某种语言手段因为很容易发生的过度使用而产生作者也不希望获得的效果。
总之,风格既服务于一定的目的,也是作者个性的自然表现。不要影响了阅读效果,比如弄得沉闷无趣,也不要硬凑硬装,看上去不自然,也就行了。细节和具体方法,包括怎么调节为好,只要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多读多想,语感丰富一些,也不难体会。
关于行文节奏的想法暂时就是这些,主要是整理思路,如前文所言,把能说清楚的尽量说清楚,以解开自己脑子里的纠结,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谅解。
20240227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