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工作的时候拼命工作,赚钱的时候拚命赚钱,玩乐的时候拼命玩乐,花钱的时候拼命花钱……“这种人”左手提笔记本电脑,右手握私家车方向盘,左眼看行销企划,右眼看旅行指南,左耳听新闻联播,右耳听流行音乐……大量吞食资讯,仍然长期陷入饥渴。所以他/她没有闲情读一首诗,不会花心思写一段文字,坚决奉行“一目了然”、“眼见为实”主义,要求媒体和出版物“看图说话”、“有图为证”。
“这种人”分布在各个行业/企业的前锋线上,一方面领跑着行业/企业快速向前发展,一方面拼命往自己口袋里捞钱。
“这种人”毫不犹豫地终结了一个时代——一个以文字阅读为主要消遣形式的穷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以“天天有饭吃、有衣穿、有活干”为生命第一要义,文化娱乐和消费享受沦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贫穷、无知、愚昧成为一个国度追求的时尚。
“这种人”义不容辞地开创了一个时代——一个以图片审美为主要阅读方式的富人的时代。这是一个由知识、金钱、文明、品位、时尚主宰的读图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温饱问题退居次要位置,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以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乐趣为生命第一要义,文化娱乐和消费享受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品位生活成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的主题。
“这种人”难以满足!他们/她们一方面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工作、挣钱,一方面要求媒体和出版物坚决摈弃属于记忆的贫困的黑白的二十世纪的思维运作模式,一方面又要求媒体和出版物为他们/她们打造一个全新的、更直观、更简洁、更好看的属于直觉的富有的彩色世纪——如果我们可以把二十世纪定性为一个属于记忆的贫困的黑白世纪(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和大字报是这个世纪的符号)的话,如果我们可以把二十一世纪想象为一个属于直觉的富有的彩色世纪(网络、彩电、DM杂志、宣传单页、彩色报纸、高档书籍和DVD电影成为这个世纪的典型代表)的话。好在数码技术的诞生和不断超越为读图时代的来临提供了足够的技术保障,只要媒体和出版物肯下功夫,“这种人”的要求并非不能满足。
“这种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流并且影响着整个社会……
“这种人”在领跑社会发展、领跑财富扩张、领跑时尚消费的同时,给传统媒体制造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作为媒体,你该如何面对?是积极顺应时代,刷新自我,满足““这种人””的需求?还是固守在自己原有的框架里墨守陈规、守株待兔?
从某种意义上讲,《先锋》只是一本以广告营利为终极目标的时尚消费资讯,不是媒体,不必有这个担忧。然而,《先锋》“细分客户,有的放矢,窄而告之”的广告媒体特质又决定了在这种状况下她必须作出某种抉择。对此,《先锋》的对策是——“努力打造精美阅读界面,锁定目标受众,把视觉冲击力摆放在渠道建设、数据库建设、媒体建设的首要位置。”相信不久的将来,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行业老大也会作出相对应的战略调整,为什么呢?因为媒体“嫌贫爱富”的特征决定了它必须向“这种人”或“那种人”靠拢。
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
和平
2006.7.28
2006.7.28
有几把钥匙可以打开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