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区隔落差别称山海居民房产 |
分类: 零度思考 |
最近与一位在深圳经纪海外房产售的朋友聊天,谈到城市的兴衰,像底特律,曾经是美国风光无限的汽车城,但它最后一步步走向没落,为什么?朋友认为,一个城市,一个片区的兴衰,与小户型在这个城市或区域的比例有密切关系。
该朋友介绍,底特律早期在做城市规划时,大量发展大户型,包括联排和独栋。这些都是为汽车工业的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配套的,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业的衰落和“大户型”的客户群外流,“小户型”客户无法承载“大户型”之重,底特律慢慢走向没落。
蛇口与底特律的相似之处在于,工业区是它们的立足之本。蛇口浓缩了整个蛇口工业区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也见证了深圳几次产业转型,它们都经历“搬迁-卖地-拆房-新建”的模式。早期与蛇口产业发展配套的房地产,在社会属性的定位上就强调它的贵族血统和优雅品味。这一点跟底特律早期发展“大户型”类似。
小户的城市贡献不亚于大户豪宅。以发达国家工业开发区房地产配套的经验来看,一些产业区转型升级成功,或崛起,应该归功于小户型公寓,而不是豪宅,因为小户型的存在,而使大户型更有竞争力,一个城市的活力和创新源于小户型。与之相反,城市衰落的原因是大户豪宅太多,小户缺乏,这必然导致犯罪,疾病,拥挤,形成城市的病灶。
美国一直是富人区(大户豪宅)、平民区(小户白领)居住区泾渭分明,不同人种、种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也各自聚居一区。其结果是各个阶层、各种文化背景的社区和家庭之间彼此较少沟通,形成社会对立,尤其是在贫富之间、不同种族之间。鉴于此,美国推动混居计划,大户豪宅规划与小户白领规划比例要和谐。
小户型的产生、发展其实是和城市人口结构和状态的变化息息相关。蛇口绝对称得上最具国际化的居住区,1977年引入第一家外资企业,集中了深圳70%的“老外”,半山区更有“小联合国”的别称。现在来看,蛇口缺乏的不是大户豪宅,恰恰是小户型。蛇口浓缩的是深圳的过去,现在、未来。它要完成从工业化、城市更新、到数字化,全球化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