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茜山处于深圳中轴线最北端的观澜西北位置,拥有约1万人/平方公里的低人口密度、约百平米的高人均占地、丰富的山水资源,高达41%的“泛绿地覆盖率”,面积高达362.9公顷的观澜郊野森林公园。如果把“茜山”作为深圳最后一个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来看待,其实我们要评估的,是它未来的生活圈层,以及茜山的财富预期。
2013年1月,邓志旺博士的一篇《消失的香蜜湖:公共资源的私有化陷阱》一石激起千层浪,香蜜湖片区“综合性旅游景点”的功能定位召到质疑,最后的焦点落到“香蜜湖成为最贵的豪宅区”。在“限价”的背景下,如果谈价格,一定会被职能部门请去“喝咖啡”。当所有的焦点最后落到一个阶层的生活圈层的时候,目标客户群在一片吵闹声中被筛选出来。
媒体炒作“鹭湖”的与“香蜜湖”如出一辙,虽然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围绕鹭湖落子布局的金地、和记黄埔、城建等公司也成为“炒作”的受益者。把茜山“抬”出来,将它与华侨城、蛇口半山、香蜜湖、鹭湖的生活圈层作比较,显然是在为茜山的财富预期做铺垫。但一直围绕“山水不能被富人‘私有化’”做文章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我觉得值得商榷,因为中国的土地出售的是30~70年得使用权,所有权一直是国有,从来没被“私有化”过。
招商、金地、万科等公司已布局茜山。茜山毗邻茜坑水库,有珠三角绿道网,沿途生态景观资源丰富,是深圳绿道建设的样板道;还有生态保护线。这些生态资源让我们回忆起10年前深圳湾红树林保护区,以及也曾被誉为“处女地”的后海片区。2003年招商海月、蔚蓝海岸、观海台花园等为代表的几个楼盘为后海的“一个阶层的生活圈层”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才有了滨海大道开通时,屹立于南山滨海立交处一个巨大的“后海熟了!”的广告语。当然,后海今天拥有成熟的生活配套,决不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语能概括。今天的茜山和后海昨天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他山看来,建设华观大道的历史意义与滨海大道异曲同工,规划建设的这条道路的城市地位支撑茜山未来的财富预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