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气业内人士有限二三线城市三驾马车房产 |
分类: 地产札记 |
他山
营销策划会与雨季只隔一层落地玻璃。这个四月阴雨绵绵,给那些拥有山景和湖景资源的楼盘平添一份朦胧。深圳春交会“变脸”了,这个“五一、十一总相会”的房地产营销盛会,市民置业的盛会变成的“房博会”。它的名称变了,Logo变了……
这些变化让我们对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春交会”产生一些怀念。以前,深圳春交会是深圳人的春交会,在他山的记忆中,02、03年那阵子,深圳开发商推盘高峰的年代,号称深圳五朵金花的房企,号称宝安三驾马车的房企,及关内四大潮汕代表的民企,都是以竞拍的姿态参与春交会,唯恐抢不到好位置。
03年,他山写过一篇《地产大鳄抢滩房交会》,当年A馆进口和出口的最佳位置已被“招商”和“华侨城”占领,那几年万科往往占展场中间的位置,其它中小开发商虽有不甘落后之心,但在强势开发商面前,却只能安于一隅。那段时期应该是“春交会”的鼎盛时期,我当年在现场就接待过来自南京等地的同行,与他们交流“房展”营销的体验。
如2010年的春交会就出现过“惠州队”和“东莞队”在深圳战场打主场的局面。这两年春交会最主要的两个特征:一是房交会功能发生转变,展示产品由住宅向土地转移。从外地以区县为主导的土地推介参展商数量剧增;而是珠三角地区的开发商比例大量增加。他山与业内人士交流时曾说:深圳的“春、秋交易会”上,“深圳队”正在逐步离场。
春交会“内涵”变化的主要原因,深圳的城市化渐渐完成,土地供应有限。近两、三年来,在“春、秋交易会”打主场的开发商,像前面提到的五朵金花、宝安三驾马车,及关内四大潮汕代表的民企,他们的阵地已遍布到珠三角城市群,或更远的二三线城市。
今年与以往的39届房地产交易会不同,本次“春交会”变脸“房博会”之后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于欧洲、美洲、澳洲等海外“军团”的首次亮相。这是一次崭新的“八国联军”登陆深圳的阵容。截至4月9日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塞浦路斯、拉脱维亚等海外国家的数十家开发商约250个房地产项目前来参展。
关于“春交会”的变脸,他山有三种感受:一是怀念,10多年来,这个伴随着深圳房地产发展与营销创新的活动,见证了深圳房地产的潮涨潮落;二是感叹,许多城市,像上海、北京等地的房交会人气江河日下,有些城市,像南京,有过曾取消过一季房交会的记录,深圳的“春交会”却依然坚守者阵地;三是悬念,或者说是未来“变脸”之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