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终极置业奢侈品宋体智威汤逊生命周期杂谈 |
分类: 地产札记 |
他山
上周写的一篇谈“地产奢侈品”的文章,随后就有网友来与我探讨“地产奢侈品”,他举了“奢侈品”的一个经典营销案例,即1951年,智威汤逊芝加哥公司为钻石商戴比尔斯塑造形象的案例,其营销推广的核心理念就是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这句话至今正好整整六十年。即便现在,我们在央视再看到这段经典的广告,依然会念念不忘由一个经典的产品引发的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
如果我们以12作为一个轮回,那么它正好5个轮回,接近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对产品而言,能超越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的产品,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奢侈品,因为他把对产品的以生命作为注释,这句是产品的价值。所以,在这里,60年已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它是一辈子,它是一生一世,它是岁月对生命的理解。在此我用这段诗意的文字,来概括我心中的奢侈品的形象。
这句经典的广告语其实概括所有“奢侈品”的特征,“房地产奢侈品”亦不例外,如果把奢侈品中包含的“唯一”这条属性拿出来说事,那么,地产奢侈品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终极置业”的理念。这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几年前就有人提出来了,但为什么许多人的置业永远就不能达到“终极”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产品本身没达到极致。房地产产品从成长到成熟,必然有这么一个过程;二是跟产品相关联的资源配置配有达到极致,如文化资源、景观资源、历史资源。所以,使“终极置业”最终成为了一门遗憾的艺术。
“终极置业”它是相对的。在现在对内通胀预期加强,对外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与其说持币者是观望着,不如说他们彷徨着,因为他们担心手中的货币在与CPI的赛跑中败北。从股票到期货,再到黄金、到房产,优良房产在几类金融产品中的竞争力是显而易见的。具有地产奢侈品特质的部分优良房产,不仅仅是一次“终极置业”的简单交易,它表现出了周小川所提到的金融蓄水池的功能。在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前提下,提倡“终极置业”,导入“地产奢侈品”的消费理念,实际上是在帮中央化解政策风险。
据他山了解,目前一些持币者的心态是:与其在一线城市的限购令下眼睁睁看着资产被蒸发,不如将货币往限购令鞭长莫及的二三线城市转移。同时我还发现,拥有足够资金的购买者对自己的“唯一选择”变得更加慎重,不少持币者按照“地产奢侈品”的一些特征,在一些忽悠“终极置业”强推概念的产品的产品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