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潘军桂林宋体花样年香格里拉大酒店 |
分类: 地产札记 |
一、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
他山
3月18日。桂林。香格里拉大酒店。在江南春雨迷蒙的午后碰上潘军。潘现身之前,酒店工作人员以适中的音量循环播放着一段似曾熟悉,又似乎陌生的音乐,其中隐隐传来郑智化的《水手》曲尾的那种执着与沧桑。大家没料到的,这竟是潘军的原唱。是否被“山寨”过,没有意义,重要的是,我们忽然发现在深圳的这个商业社会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叫潘军的文艺青年。该活动安排本身还有一个寓意,在未入正式进入主题之前,让我们先从歌声中倾听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
如果潘军十多年前,在进世联之前的文艺青年的梦想成真,成为一名歌手的话,那今天的“花样年”开出什么样的花,谁也不知道。以潘军父母给他的这种形象,偶像派他肯定做不了,他没有刘德华、费翔英俊潇洒的外形,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走实力派的道路,但他又没有刘欢、孙楠舞台上的那种“范”。假如有伯乐慧眼,做些包装,把他打造成中国歌坛“男版”的韩红,则完全有可能。潘军的音质里有一丝忧伤、有一点小资、还有些七十年代残存的亢奋的特征。
从时间和日程安排上看,潘军刚从香港飞到桂林。3月15日下午,潘军在香港的2010年花样年集团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向国内外的股东宣布完2010花样年的销售业绩,然后阐述花样年2011年的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的业务分解与构成,全部用“数字”说话,只有理性,没有感性。很多上市公司总裁在谈下年度的销售计划时,一般都有一个增长百分之几十之类的说法,潘说话的方式与其他上市公司老总不一样的是,他直接告诉股东今年与上年将持平。“我需要企业健康增长,而不是100%的增长”。潘军的这种造句,既可解读为低调,也可理解为保守。
但在桂林的这场交流,潘军尽量回避以公司枯燥的业绩数据作为彼此交流的元素。在香港、深圳与在桂林,他完全是两幅面孔,他说:“我曾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歌手!”但为什么最终没有成为歌手,他的解释是:“有一次与深圳大学的国世平教授在电视做一档‘与幸福有个约会’的节目,国教授分析说:按我出生的年代我做歌手如果要成功的话,成功几率是万分之一。80年代,胆大的人富了,90年代,搞实业(三来一补)的富了,21世纪,做住宅房地产的成功几率86%。我是在这个时间节点进入房地产领域的。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成功几率增加。要看未来,必须先看过去。”
从潘的自我解释来看,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完全兴趣所然。他成为开发商,完全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他在做开发商时,正在把艺术、把文化、甚至把曾经的梦想融入地产。他说:“花样年做的第二个项目,主题是‘与幸福有个约会’,粉红色的精装公寓,策划了‘发现幸福之旅’,之后我们写过一本书——《一千张面孔背后的一千种幸福》。在这个生活多元化、需求多元化、对事物认知理解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多元化的,对幸福的理解也多元化所以在花样年的产品上加载进去‘一千种幸福生活’的元素。”
“我不希望你们把我完全当成开发商,当成房地产运营商可能更恰当!”潘军在造句时尽量避免自己把自己扯成了“开发商”。这恐怕与现在社会厚积薄发的民愤有关,即很多老百姓把“开发商”当成了“血液里没有道德”的同义词。潘军不惜词句,跟我们侃侃而谈要做“要做艺术地产!”,从他的行为中,其实可以看出,潘军在经过金钱洗礼之后,并不是一个全面脱胎换骨的财富新贵,在“开发商”遭遇“道德”的鞭笞之后,他是矛盾与彷徨的,他身上的“纠结”有时会影响到他的语速。坐在我们面前的潘军,反而更像当代社会被异化的商业环境中,一个革命不彻底的文艺青年。
(潘军的文艺复兴2 花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