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判”的闲话
(2011-03-16 09:50:51)
标签:
宋体海德公园新宿御苑批判生态宜居杂谈 |
分类: 地产札记 |
他山
讲一个案例。这是一个三线城市的楼盘,从2009年开盘到2011年收官,她获得很多赞誉,获得“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优秀范例奖”。从外地到该市的同行,大多会去参观该盘,她俨然成为房地产同行考察和学习的榜样,备受瞩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赏,当然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但我却对该盘提出“批判”,可能有人会问,你是有意要从鸡蛋里挑骨头,还是“枪打出头鸟”的心态在作崇?这里围绕“批判”说几句闲话。
首先,因为她是媒体的“宠儿”所以要批判。在过去的两年,该楼盘因其产品定位及其品质特性成为媒体的宠儿。该地的主流媒体拿出太多的版面为她做“正面包装品牌和颂扬业绩”系列报道。所有的语言都在赞扬,难道在产品的设计、施工、销售上有没有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没有留下遗憾?人无完人,产品亦然。我以批判的心态观察产品,引发大家对该产品的思考与批判,这是一种鞭策,促使其进步。
第二、因为她是本市楼盘的标杆。2010年该市楼市的销售冠军。该楼建在市区的一个靠山的公园里,有同行把她与东京的新宿御苑、海德公园旁的海德公园一号相提并论。这是在价值比较,我不否认公园物业的价值,但这种“捧杀式”的包装,往往容易让开发商信心爆棚,从而忽略施工、设计、销售,甚至冒然上规模,大量COPY。她只是一家在该地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企业,在中国一些房地产开发商销售规模接近或达到“千亿”的业绩背景下,她更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因为我看到,在该项目不远处,粤派上市公司中海和花样年已经圈地了。
第三、因为她是城市营销的名片。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承担更大的责任与压力。我引用一个网友的话来表述:红,或者不红,她都在那里,需要不骄不躁,还需要再接再厉。媒体的审美标准或是众望所归,但关于该楼盘所有的赞美与华丽之词已经属于过去。我说这些,思考或批判。只是希望,集媒体和社会各界千宠万爱于一身这张“城市名片”,盛名之下,不要被赞美与荣誉“冲昏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