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真诚:反思中医用西药的货币政策

(2016-06-20 07:04:59)
标签:

房产

财经

股票

时评

金融

分类: 我举手并没投足

陈真诚:反思中医用西药的货币政策   

财经牛排

(620)

[封面.观点]

 

陈真诚:反思中医用西药的货币政策

 

        事实摆在了面前。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创出了历史最高,3月份新增贷款创出了历史第三高,5月份新增贷款9855亿元又接近万亿元。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0.10万亿元,同比增长14.4%,这个增长额就是去年五月末以来一年所产生的贷款余额。

        可以看出,本届政府,除了刚上任最初的一年外,货币政策其实一直是“积极”的。尤其今年,印钞,信贷投放,货币政策比“四万亿时代”有过之而不及。这个“积极”,放在货币政策上,通俗地来说就是“宽松”。也就是说,我们的货币政策其实一直是“宽松”的,尤其今年。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真的“稳健”,虽然央行自己的说法是我们一直“稳健”的,而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可问题是,实体经济并未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已显过剩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中去的不多。

        现实是,尽管我们的货币投放、信贷投放如此高歌猛进,但在经济稳增长方面效果却不尽人意。如2016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767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6%,增速比1-4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638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9%,增速比1-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而另一方面,土地价格等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和肉类等消费品物价则快速上涨。而且,还出现了虽然集团公司短融债务违约但继续谋划子公司继续发债这种发债套钱的不严肃“游戏”。

        站上一个高度,用时髦的话来说,供给侧改革,结构改革,去过剩产能,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如果货币政策发力过猛,市场流动性过剩,没有足够的去处,也不愿意去其他去处,就可能在资产价格、消费品价格领域形成“堰塞湖”,巨额的投资、投机性资金必然不断推高资产价格、消费品价格,以求获得投资回报以及投资资金和收益的保值。

        如此之下,当面对如此多的地王的时候,就不要只问开发商“为什么”了,而更应该问一问央行“为什么”?

        打个比方说,供给侧改革,结构改革,去过剩产能,相当于一个中医性医疗过程,而货币政策则用了一个西医性用药手段,狂打抗生素。其结果,就出现了供给侧改革、结构改革见效缓慢,倒把需求端的物价、资产价格快速拉升,而且出现来了耐药性。

        看来,央行有必要反思货币政策,有必要让货币政策矫枉过正,回到真正的“稳健”上来。当然,在让货币投放、信贷投放适当“稳健”的同时,可以祭出降息这一相对更有效的价格型调控工具,或能通过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而促进更有质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能通过降低消费品物价而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压力。

        (财经牛排首发)

 

        (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或商业依据,不构成对人或事评价的依据。欢迎转发分享。如欲阅读完整版“财经牛排”,欢迎关注出品“财经牛排”的微信公众平台“陈真诚(微信公众号:chenzhenchengope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