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雕塑的纹路》之:外婆湾,童年的船
我的家,在惠安
(1987年入学厦门大学时候在鼓浪屿的沙滩上拍摄)
善意的火星可以燎原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昨天晚上短短的4个小时,经历了两件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善意的火星可以默默蔓延,直至燎原。
昨天傍晚,和约了整整半年多时间才终于找到机会在一起相聚的苏鹏一家一起吃晚饭,他们一家三口,是因为十多年前刊登在《北京晚报》上的一篇劝学文章而认识,结下的不解之缘。
无独有偶,晚上回到家中,上网浏览新浪网友们的博客,无意中看到了网友“有凤来仪”的一篇关于孩子教育的博客《临时抱佛脚还来得及吗?》,让我很感动,我忍不住在她博文下面留言,答应她把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故事写出来与她分享。
故事从下面这篇1996年2、3月份左右刊登在《北京晚报》的小文章开始!我万万没有想到,这篇小小的文章,竟然会整整影响了13届高考的差生!原文如下:
《我想对你说》
——致一个不相识的小弟弟
阿冈
1月17日中午,我到麦当劳劲松分店吃午餐。小弟,你和你的母亲,还有一个阿姨,就坐在我旁边。
你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可能在学习上受了挫折,你有些灰心,不想再上高中,只想上职高美术班。母亲和阿姨正极力劝你打消这个念头。而你,低着头一声不吭,神情有些沮丧。
你那样子对我触动很大,一个多星期过去了,你的身影一直在我眼前反复出现,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987年的春节也许是我这一生最灰暗、最难过、最没有希望的一个春节,那时我18岁。
当时,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刚结束,我读的是文科,六门功课总成绩全班倒数第五名,历史29分、英语37.5分、地理53分、政治61分,只有语文和数学多一些,一门83分,一门89分,有的同学劝我不要参加当年的高考,等第二年再说,父母对我也不抱什么希望了。然而,我不服气,我不相信我就注定比别人差。只要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我想我一定能做到。
于是,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个极其严格的学习计划,从寒假到高考大约五个月,我把每一分,每一秒种都当作一辈子来安排。
每天24小时,我给自己规定45分钟吃三餐饭,半小时作为课间休息,这样,如果不上课的话,我每天至少能保证有十个小时以上的自学时间,如果上课的话也能保证五六个小时。
对于那些需要记忆的课程,我没有别的诀窍,只能一遍又一遍反复的看——我的基础实在太差了,所以不得不一步一步从头来。一开始,我什么都记不住,但我不管,能记多少就记多少,记不住的就像看小说似的把它翻过去。就这样到高考时,六本历史书我读了八遍,六本地理书我读了七遍,五本政治书我读了六遍,书中的内容我几乎都能背出来,甚至连注解都记住了,英语六本书,每一课的课文我都能从头背到尾。
高考结果公布,我的总成绩已跃至全班第五名,并被厦门大学录取了。
这个消息不仅震惊了我们的学校,甚至连整个县城都感到哗然——并非因为我的成绩如何高得惊人,比我成绩好的大有人在,而是没有人会想到像我这么一个差生,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进步得这么快。
其实,没有人天生不爱读书或天生读不好书的,只是有人暂时还没有从读书中找到读书的乐趣,但这只是暂时的,千万不要让这种暂时成为永远。
当然,我不是说,读职高你这一辈子就没有前途了,我只想告诉你,你现在才十五六岁,你的人生还很长,也许你的未来会很辉煌,所以你现在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不要为了一时躲避,一时省事而影响你一生的道路。
知识是人生的阶梯,你读的书越多你站得越高,你的眼界也就越宽,眼前的道路就会越多,可选择性也就越强,这个道理我在你这样的年纪也不懂,只是到了现在才明白的,幸亏当时老师和母亲教我这个道理时,我虽不懂但也接受,否则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小弟,我把亲身经历告诉你,只是为了能对你有些鼓励,帮你树立信心,抛开对学习的恐惧,选择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1992年厦门大学毕业时候,毕业证上的大头照)
当时,为了向那个小弟弟证明这个作者阿冈说的事情是真实的,我特意在报纸上留下手机电话,等待那位小弟弟或者他的亲人给我打电话。然而一直没有等到他的电话,大概他并不知道这篇文章是为他写的。
但是,我却意外地接到了很多成绩不太好的孩子们父母打来的电话,他们希望我能帮他们,和孩子交流,鼓励他们的孩子对学习要有信心,不要放弃读书。只要当时有找上门来,我从来没有拒绝,见完他们了解清楚每个孩子的情况,然后再安排业余时间单独约见一个个孩子和他们聊天,因为如果有父母在身边他们会有逆反心里。
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我分别单独和上百个孩子聊过天,用我在大学里自学的一些心理课程,针对每一个孩子不同情况,和他们沟通,一点点帮他们解开心结。当然,有的孩子可能谈一两次也未必很有效果,但是我知道的至少有一半效果很不错。其中有一个高二的孩子,第一次谈的时候他和家长自己说是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二名(他当年说自己比我的倒数第五名还惨),但是一个学期后也拼到了全班第十几名;还有一位当年高三的孩子,后来考上了外地的军校本科,两三年后还穿着军装来见我,心里真的很为他高兴。
还有一位叫程博的孩子,当年确实因为缺乏信心而产生怕学的情绪,是他妈妈找到我,我和他聊过,我说:“你看看,我这样的状况都能考上厦门大学,你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后来程博充满了信心,很用功,不仅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在好像并入北大了),而且上完本科以后,还靠研究生,去年她妈妈还给我打过电话,很高兴你告诉我,他研究生毕业了,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和自己热爱的事业。
而昨晚一起聚的苏鹏,当年他妈妈找我的时候,他也只是读高二,我先后跟他聊天过两三次。昨晚他说,幸亏当年我相劝和鼓励,他没有放弃,后来考上了公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公安系统,现在已经是副科级干部了,而且他还一遍工作一遍读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法律硕士研究生。他今年29岁了,非常懂事,心中充满了对他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感激他们当年一直没有放弃。
故事还没有完,那篇文章不仅启发了很多孩子的父母,同时也让一些老师看到了,让他们得到了启发。1996年夏天,先后就有北京41中和西单一家中学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安排一个时间和他们的学生聊聊,我去了,不知道效果有多少,但是我想,只要有那么几个人有启发,也是好的。
随后,第二年在四道口的一个大学的附中教书的张老师,也找到了我,我安排时间专门和她的学生聊了一个下午,多年以后张老师告诉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考上了很不错的大学。
两年后,张老师又介绍她以前的学生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冯建,当时创办了北京新干线补习学校并且担任校长,专门帮助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们补习功课,来年再考。
从1998年到2002年,每年我都会尽量抽出时间,在他们新干线补习学校开学的大会上,和他们的学生一起聊天。冯校长和张老师他们还专门把那篇文章印在他们每年新生入学的小报上,鼓励每一个孩子。有一年(忘了是01年还是02年了),他们还让一位考了北大的学生的文科状元(还是第二名也记不清了)为大家念那篇文章,讲述自己亲身经历和体会,我事前不知道,当场感动无比。
冯校长我们到今天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他告诉我,那篇文章确实鼓励了非常多的学生,特别是当他们见到了我本人确实是活生生存在的,而不仅仅是校报上虚构的文字的时候,触动更大。
昨晚,在和苏鹏,还有他爸爸妈妈聊天的过程中,我心里冒出了一个念头: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也许我们非常无意的一个微小的善举,无形中启发帮助了身边的一些人,然后他们因此获得改变,后来又有能力帮助其他另外一些人,那些人又因此得到改变有能力再去帮助其他更多的人……周而复始,良善的火苗不断蔓延形成燎原之势!也许有一天,在某一个不经意的角落和某个不经意的时间里,传到了帮助我们的朋友身上!
这就是为何说:帮人就是帮自己!
相信,“有凤来仪”这位网友的良善之举,又会点燃无数的星火,不断蔓延开去!本文谨献给那些善良而真诚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献给象“有凤来仪”这样善良而真诚的人们!
在每一个从弱转强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两个对他们充满信心永不放弃的人。我当年就是我妈妈和外婆坚信我一定能考上大学;妈妈整整4个半月每天陪着我熬夜!没有她当年的坚持,也不会有我的今天!相信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这样的!
衷心祝愿所有人——元宵节快乐!
阿冈最新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