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Fallingwater’——也算到此一游了/上

(2014-01-26 20:37:47)
标签:

2013

美国

fallingwater

分类: 旅游篇

离Altoona大约两个小时车程处,居然有这么一个被评为‘一生中一定得造访一次的地方’——Fallingwater。我看网上的翻译有做‘流水别墅’的,也有做‘落水山庄’的。个人以为,后者更加有意境一些。离着都这么近了,没有不去看看的理由。所以在2013年10月21日这一天,还就真的起了一个大早,去‘到此一游’了。从维基百科上摘抄了一小段‘落水山庄’的简介放在这里。有兴趣的朋友们还可以在网上搜到更多的介绍和图片。

 

落水山莊(英语fallingwater),也称流水别墅,是坐落於賓夕法尼亞州西南部鄉村、匹茲堡東南方50英里處的住宅,1934年由美國建築師法蘭克·洛伊·萊特所設計。房舍建於費耶特縣史都華鎮阿利根尼山脈月桂高地,橫跨在熊奔溪的瀑布之上。

落水山莊在完工後不久便被《時代》雜誌稱頌是「萊特最美的傑作」 [3]。 同時也名列《史密森尼》雜誌28個「一生中一定得造訪一次的地點」 [4]

1963年,小卡夫曼把流水别墅捐赠给了西宾州保护委员会。1964年,它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其中。1996年,落水山莊被定為國家歷史地標。1991年,美國建築師學會將之名為「美國建築史上最偉大之作」,2007年並躋身美國建築師協會評選的美國最喜愛建築列表第29名。

 

这个地方是售票的,而且是预售票。也就是说,临时起意或是兴之所至的结果都很有可能是进不去参观的。有想要前去游览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哦!

 

这一天,气温颇低,但是天气是如此的晴好。去落水山庄这一路,蓝天,碧草,牛群。如果是光看这张照片,你很可能会以为这里是德国的黑森林或是阿尔卑斯山脚下一处平缓的草场。但这里却是美国东部。可能正因为这一代的风景,气候都很像德国。所以,这一大片区域曾经有很多德国的移民。像Altoona这个城市名也是直接从德国拷贝出来的。途中,还经过了一个叫‘Hamburg’的城市。让人很是迷惑。但是今天,这些德国人的后裔都已经完完全全美国化了。只有在一些姓氏里,或是路牌上还多多少少能看见德国的影子。

‘Fallingwater’——也算到此一游了/上


 

停好车,沿着小路就走到了他们的管理处。
‘Fallingwater’——也算到此一游了/上


 

在这里,游客们按照购票的时间被分成小组。一组大概10-15个人,配备导游一名。这么一个八角亭一样的地方连接着纪念品商店,洗手间,快餐厅,还有工作人员的办公室。真正体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意思啊。
‘Fallingwater’——也算到此一游了/上


 

远远地看上去,这是一栋扁平的,朴素的,并不太起眼的建筑。大家看到的最上方的那一层其实是通过一个迂回曲折的游廊连接着的客房别墅的顶部。是另外一栋完整的住房。可是从远处看过去,基本没有层次感和曲径通幽的美感。于是,我对这栋房子的第一印象是很一般的。
‘Fallingwater’——也算到此一游了/上

 

可是靠近一点,你会发现房子本身的结构还是非常错落有致的,颇有用线条表现出来的美感。

‘Fallingwater’——也算到此一游了/上

 

这栋房子依山傍水,很好地利用了山石作为其承重的主体。将自然和人工结合得很和谐。

‘Fallingwater’——也算到此一游了/上

 

再走近一点,你会看到,房子是建在这条小溪上的,整栋房子没有空调设备。盛夏的时候,完全是靠着房子的巧妙结构,通过这条小溪的水流来调节屋内的温度。看到这里,我开始慢慢理解为什么这栋房子能够被称为伟大的建筑之一了。
‘Fallingwater’——也算到此一游了/上

房屋的里面是严禁拍照的。所有很多匠心独具的设计,我没有办法展示给大家。就比如刚才的自然空调;还有客厅里面非常漂亮,舒适而且至今依然时尚的,建筑师为它量身打造的沙发组群;这栋房子里面所有的家具都是量身打造的。每一张床,每一个柜子,每一张桌椅看似简单,但几乎都藏有玄机,功能非常强大。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壁炉。用的是原来就在那里的一块石头。壁炉上一个小门还有温酒,烧水的功用,实在是太牛了。而每一间卧室里,都能保证躺在床上的人能看到屋外的山色。所有的窗子都漆的是所谓的‘切诺基红’。其窗户也很巧妙地和桌椅设计成了一体。让阳光的照射也充满了设计的美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刚才提到的客人住的那栋别墅,是后来加建的。主题风格和主屋一致,但它进门处的玄关,房间里家具设计的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及一些小摆设都显示着那一年的建筑师正深受着日本建筑风格的影响。而两栋建筑之间的游廊以及周边的山石树木又多多少少呈现出一点中国园林的影子。自然和人工,东方和西方在这一系列的建筑中融合得颇巧妙和令人感觉舒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