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是否结束?
(2008-12-13 10:35:26)
标签:
财经 |
本周大盘冲高回落,下半周出现加速下跌态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不利经济数据的冲击。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的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0.8%,周三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2.0%,环比大幅下降4.6%,加之进出口增幅数据双双大幅下跌,显示经济形势继续恶化。CPI、PPI指数再度双降表明今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的通货膨胀因素已经消除,但下游需求不足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预计未来宏观经济运行有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受此因素影响,预计上市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业绩将延续下滑趋势,虽然业绩下降预期在前期大盘跌至1664点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充分的反映,市场不至于因此而再创新低,但短期反弹高度仍将受其制约。
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期,是本次大盘反弹的动力之一。本周会议结束之后,并没有马上出台新的具体性刺激政策,部分机构以“利好出尽”的思路逢高减仓,加剧了市场的调整力度。但应该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以进一步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能力。可以判断,11月份继续恶化的经济数据将会激发政府出台更多保增长、防通缩的举措,进一步的“利好”政策只是时间问题,加上此前已经实施的宏观政策效应将逐步释放,我国经济持续下行的态势或能得以缓和。同时,中央提出要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将成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之一。政策面将继续对股市形成中长期支持,市场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
从技术上看,连接11月7日的1680点与12月1日的1838点,形成大盘本轮反弹的上升趋势线,目前该趋势线位于1930点附近,而周五大盘最低下跌至1932点后回升,表明调整仍在正常范围之内,预计大盘受趋势线支撑将再度反弹,但是近期累计较多的短线获利盘消化需要时间,反弹高度将受到制约,短期反弹后维持2000点附近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热点方面,由于前期各个板块几乎都出现了轮动上涨,基建、燃油税改革等热门题材涨幅已大,银行等基金重仓股也经历了较有力度的补涨。市场资金可能寻找新的兴奋点,周五下午伴随着3G传闻,通信板块逆市上涨,投资者可继续关注最新的行业政策信息,寻找新的市场热点。
下半周市场调整时出现了ST板块走强的迹象,主要原因在于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指引》,市场对上市公司重组整合的预期升温。但笔者认为,ST板块的炒作仅仅是一种借题发挥的行为,其持续性可能不强,因为相关上市公司质地较差,并不容易成为市场化并购重组的标的。相反,并购贷款实施后,相信会有一批企业对目前市盈率低、市净率低的上市公司伸出“橄榄枝”。随着一年多来的单边下行,目前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不到15倍,平均市净率2.5倍左右,其中不少上市公司低于平均水平,估值相对“便宜”,这些上市公司将成为并购的首选对象。特别是目前不少行业处于景气低谷,一些原本不错的企业暂时陷入困境。比如电力、钢铁等行业的低市净率二、三线上市公司,未来很可能成为大企业并购整合的对象,投资者应从中长线角度理解并购贷款实施后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深远影响,提前布局未来可能形成的市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