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三日游,胜读两年书(一)

标签:
山西古建筑中国建筑史传统建筑天津大学香港大学旅游 |
分类: 专业是老本 |
http://s10/middle/49e53b73ga7f48ff285b9&690
见无相之相
论不空之空
本次“溯本逐源——2011天津大学—香港大学暑期建筑研习班”对我来说真可谓辉煌之旅。我从中学到好多知识,更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去年我们天大-港大研习班以 “古城探幽”为主题,集中在山西中部平遥、太原两地参观古城、民居和古建筑。今年天大建筑学院宋昆院长取“溯本逐源”为题,为我们制定了另一条路线:港大、天大师生先在太原集合,一路北上,经五台山,过雁门关,到塞上大同。沿路参观的古迹包括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最古老的唐代南禅寺、佛光寺,还有悬空寺、上下华严寺、善化寺、应县木塔和云冈石窟。最后从大同向东过北京,下东南,到天津结束。
http://s10/middle/49e53b73ga7f48cb924b9&690
12号我回到香港,恍惚中人还感觉滞留在旅途中。趁着记忆尚新鲜,写一篇流水帐,与大家分享些思绪,也顺便为明年的研习班做个硬广告吧。
7月4日 太原 晋祠 云龙山石窟
我提前一天到太原,为了留4号一整天重温去年看过的晋祠,并看看天龙山石窟和太原城市风貌。晋祠中有百余座自北魏始历经各代修建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这些构筑物虽各自在形式上自成一体,但由于摆放密度很高,经常一物紧挨一物,人在穿行中颇有点逛后现代迷宫,感受“文化碰撞”的感觉。
http://s2/middle/49e53b73ga7f543c2f401&690
http://s9/middle/49e53b73ga7f4cec28608&690
http://s1/middle/49e53b73ga7f4e2284e70&690
除了重点看中轴线上的系列——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献殿、飞梁、圣母殿外,我还特意去再看一遍北边关帝庙的壁画——晋祠中我的最爱之一。那是一幅嘉庆年间绘制的巨型连环画,让我想起小时候爱不释手的《三国演义》小人书中很多场景。叫该壁画“连环画”多少有点误导,因为小人书的连环画只能说是一系列画幅片段,被装订起来。各画幅在空间分布上是断裂的,它们被线性叙事的连续性和读者的连续翻看串连起来。而这关帝庙壁画的特点是76个分幅画面彼此没有边界,它们在空间上又合为一幅完整的大画。整张壁画分东北西三壁,上中下三层,76幅画穿插排列,不但把关公生平中76个故事场景生动描绘出来,还巧妙借用山峰、云彩、树木等风景元素以及墙体、照壁等各种建筑元素作为过渡,将各独立场景连接成一整幅连续画面。这种历时与共时结合,再与庙堂的墙壁、朝向、空间布置和观者的观看角度、流线密切配合,其表现技巧颇耐人寻味。
http://s2/middle/49e53b73ga7f4b41d1971&690
http://s15/middle/49e53b73ga7f4b622137e&690
http://s9/middle/49e53b73ga7f4b6409ad8&690
http://s2/middle/49e53b73ga7f4b64fcc81&690
http://s4/middle/49e53b73ga7f4b65f13e3&690
每年我带港大硕士毕业设计时,都期待其中某位同学能大胆做些类似探索,比如像《清明上河图》那样,将自己的空间设计表现为一幅连续长轴,以区别于现在通行的将一组片段排列在图版上的拼贴画作法。但没哪个同学能领悟其中奥妙,或具备必要的绘画构图技巧,所以从未有实现的案例——唉!每次出外研习,都促使我反观我们当前建筑教育的弊端。今日所谓全球化的建筑教育,表面上似乎引入信息知识的汪洋。但一阵阵浪潮拍击过来,经常冲刷走很多当地、传统的文化特定性和思想结晶,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肤浅的时尚、均质化的空间思考和低劣表现,可悲啊!
http://s1/middle/49e53b73ga7f523974d20&690
http://s6/middle/49e53b73ga7f5248bdcf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