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涛TaoZhu
朱涛TaoZhu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11
  • 关注人气:2,6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演讲:中国空间现代性想象 1978-2010

(2011-06-21 11:45:58)
标签:

中国当代建筑

改革

现代主义

民族形式

实验建筑

国家资本主义

公民建筑

分类: 赶场多了点

http://s12/middle/49e53b73ga630d09037ab&6901978-2010" TITLE="北京演讲:中国空间现代性想象 1978-2010" />

 

连续奋战了两个月,我的《改革时代的中国建筑:1978-2010》初稿终于收尾!

 

倒也凑巧,昨晚一哥们儿莫名其妙地发来一句陈丹青的警句:“全中国至今可看的建筑只有两种,一是古人留下的,一是洋人留下的。”这种囧言囧语居然也有市场!我不知陈这句话中的“至今”具体指什么时候,但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同意的。这就像某个人宣称:“XX阶段的文化产品毫无价值可言”——这不过是虚无的诅咒,而不是负责的读解和判断。我坚信,任何时期的文化产品,如果细心解读,都会闪现出其特有的价值和涵义。他觉得没“可看的”,也许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么看而已。


我这写作就是想证明:在1978-2010年间,中国建筑的发展,不管有多少缺陷,仍积累出一些启迪人心智的思想和作品,它们汇成我们当代建筑文化演变的重要资源。只有珍视它们的价值,对它们进行细心梳理、解读,才能促进我们整理当下的思路和策略,也才能更清晰、更有意义地展开下一步工作。


5月23号,在文稿写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形势,以为以当时的“破竹之势”,在接下来一周就能完稿。我去深圳大学做了一次演讲,介绍我的思路,从与听众和网友的互动中获益良多。但没想到接下来,文稿剩下的三分之一部份(2000-2010年期间)居然又花掉了一个月。这是最难的一段,我到现在还不甚满意,但也自认为在写作中有很多意外发现。

 

现在,我想在6 月26 日(星期天)下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一个论坛中,简介我的写作。因为论坛安排每位发言只有半小时,我只能根据论坛主题,从一个特定角度概述——其实题目还是宏大的吓人:中国空间现代性想象 1978-2010。期待大家前往,多拍板砖!

 

论坛信息: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超有机—CAFAM泛主题展2011学术论坛第二场:城市

【时间】   2011 年6 月26 日 14:30
【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报告厅
【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持人】 汪民安(北京外国语大学)
【嘉宾】
           夏铸九(台湾大学)
           朱涛(香港大学)
           闻浩南(Roland Winkler)(德国)
           李翔宁(同济大学)

 

http://www.cafamuseum.org/sitewebs/fronet/uploadfile/20110621135714383.jpg1978-2010" TITLE="北京演讲:中国空间现代性想象 1978-2010" />

 

泛主题展信息: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超有机-CAFAM泛主题展201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每两年一届的“泛主题展”。今年的主题是“超有机”。以下摘自官方策展介绍:

 

“超有机”主题意在探讨人类对物质欲望(或去欲望)的文化思考和实践过程,“超有机”意在勾勒当代社会的一种超现实概念。“有机”和“无机”是物质世界中物性两大对应性的分类,而物质在人类活动的世界里,一直以来是人的应用、参与、改造、幻想、欲望的对象,人类在物质的世界里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和释放妄想,它因此构成社会学意义的历史和世界,更构成社会性的人。


CAFAM 泛主题展2011”的主题“超有机”将围绕身体、机器、城市和生命政治四个单元来展开。在我们看来,当代这四个重要而紧迫的文化政治主题都呈现出“超有机”的局面。也就是说,它们都脱离了先前的狭隘定义,扩大了自己的边界,发明了自己的新形式――这种德勒兹式的解辖域化(deterritorialisation)过程,在我们看来就是呈现出一种“超有机”局面。这个展览力图呈现出这样一种新的全球性的文化政治情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