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谒路遥墓

(2009-11-12 14:10:52)
标签:

中国

文学

路遥

《人生》

《平凡的世界》

文学导师

精神教父

杂谈

分类: 无语而歌(言论)

    我是怀着敬畏之心去朝拜路遥墓的。

 路遥的墓就建在延安大学后面的山上。沿着延大窑洞右侧的那条曲曲折折的小路爬上去,前行约摸半里,便可见到一个椭圆形的土坪,路遥墓就坐落在这块不大的土坪上。墓不大,是用条石砌成的,像个蒙古包。碑也不高,没有墓志铭,更没有花鸟龙凤类的装饰物,只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

拜谒路遥墓 

  山是陕北典型的土山,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生着些耐旱的植物,但大片大片的褐黄仍随处可见。坟前的芨芨草、沙蒿蒿生得浅浅的,栽种的几棵松树也显得病蔫蔫的,陪伴路遥墓的是悠悠飘过的白云,坟头嬉戏的阳光,小鸟的啁啾,以及虫儿的低吟;山下延河浑黄的河水缓缓向东流去,河对岸那一个个馒头似的山头,一抹一抹地延伸向远方,延大学子的读书声亦能清晰可闻。

  路遥是著名作家。读他的作品能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和触及灵魂的思考。《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些碑一样的作品以及他短暂而辉煌的生命本身,还有那坚忍执著抗争不已的硬汉子气概,都向世人昭示出一种崇高和永恒。相比之下,他的墓却是这样的简单朴素,如同作家本人一样,这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我被这种伟大的朴素震撼得几乎落了泪。我突然想起了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托翁的墓就建在远离尘嚣的林荫里,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也没有墓志铭,而这便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感人的坟墓”。我不敢说路遥的才华、影响和成就比托翁大,然而作为伟人,他们的精神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看来,陕北的父老乡亲是最理解他们的儿子的,最终让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路遥魂归黄土地,并用这种朴素的方式作为作家永远的安息之地。

  路遥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300多万字的丰厚遗产。他是为讴歌他所挚爱的黄土地而累死的。他太需要休息了,然而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打扰作家的宁静。路遥毕业于延安大学,也长眠于延大。延大学子喜欢有事没事地来这里坐坐,或看书或思考;也常有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或是作家的忠实读者慕名而来,他们总要折些花草或是点上支烟放在碑前。一位外地的文学爱好者把一大束蓝格茵茵的野花插在碑前,又一连点燃了五支烟;一位女大学生将那把自己心爱的雅致的扇子打开,端端正正地摆在墓前——她是想天太热又没有树遮荫,作家非常需要这样的一把扇子……

    现在,我终于站在这位精神教父、文学导师的墓前,似乎想了许多,又似乎什么也没想,大脑一片空白,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不敢存有一点私心杂念,整个身心都被一种摄人魂魄的力量裹扶着。我直直地久久地站在碑前,然后,迈着沉重的步伐绕坟三圈,又对着墓碑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写于1998年,原载《西安晚报》,《长安报》、《西安建大报》、《榆林师院报》、《西安财院报》等转载)

   

   作家路遥: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 19491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1117日上午8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路遥谈创作:

    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