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聊才读书

(2022-10-28 06:52:5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无聊才读书

无聊才读书

    面临搬家的时候,我第一考虑的是书的安置问题。所以,提前把书安顿到了该安顿的地方,人留下来看守。本以为这看守也就是十天半月,没想到居然拖拉了一两个月。提前留下两本书,帮我打发寂寞时光。一本是贾平凹的《白夜》,多年前就买了,一直躺在书房里,没有“临幸”它。这次终于轮到它了,就把它留在枕边;还有一本胡适的《四十自述》,也买若干年了,此次从偌大的书房顺手抽了一本,就是它。

    说起来惭愧,作为一个自诩爱读书的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正儿八经地读过书了。上了几岁年纪,上进心没有了,每天除了看电视,就是电脑上网,要不就是手机玩游戏。即便是阅读,也都是在网上的一些碎片式阅读,甚至是一向为自己所不屑的心灵鸡汤之类,很难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上一本书。自然,此非仅我独具,这已经是个社会问题:读书成了现代的稀有现象了。

此次的留守,给了我一次弥补,不,恶补的机会。之所以说是“恶补”,其实也并非情愿,不得已罢了:因为拆迁,网络时有时无,时弱时强,不管是看电视,还是上网玩手机,都是断断续续,心里别扭得很,玩还不如不玩。仿佛蓦地发现,枕边还有我留下来的那两本书,于是,放下了玩心,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

    这两本书,都是为了消遣而留下来的,很好读,很快就读完了,往下再也无书可读,这才后悔当时没有多留几本。可是悔亦无益,每天没抓没挠的。突然,老伴从已经搬空了的书架后面,发现了两本杂志,一本是1986年的第2 期《文学评论》,一本是1988年年的第三期《外国文学》。也许是当初不小心被碰到,掉到了书架后面,以至于与灰尘作伴多年,蓬头垢面的,像个受气的使唤丫头,被禁闭了多年。正在为无书可读而烦恼的我,大喜过望,赶紧小心翼翼地擦拭去上面的封尘,将卷曲的书角慢慢地抚平,然后,孜孜不倦(这是个已经被我遗忘多年的词了)地读起来。

    读曾经读过的书,不仅是书的内容,就连当初购买此书,初读此书的情景都记起来了,仿佛又重新回到了那个令人心情激荡的阅读时代。所以,此次阅读,读得非常认真仔细,不但里面的主要作品读了,就是那些平时不留意,或根本不感兴趣的文章也都读了,甚至把这四十多年前的广告都看了一遍。这里遇到的几乎都是“熟人”:以“性格组合论”著称的刘再复,当年可是我们一代人的精神偶像;胡绳、俞平伯、吴小如,都是在当代文学史上声名赫赫的大家;李存葆、李杭育是当时如日中天的新锐作家;曾振南、陈晓明、李洁非,乃遇见必读的评论家;至于外国作家,比如本期当中的法国弗·萨冈、英国杰姆士·希尔、加拿大托·拉德尔、纳·卡坦,尤其是美国的欧·海明威、伍迪·艾伦、詹姆斯·瑟伯,都是世界级的大文豪......

    因为无其他书可读,我把这两本杂志读了好几遍。由于翻阅的频繁,杂志的封面脱落了,已经脆弱的纸张出现了裂纹;自然,还有不小心留下的污渍与水印。当我也要离开的时候,没有舍弃它们,而是带着它们一起到了新的居住地。也许,有机会我还会再次阅读它们的。

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当我到了新的居住地,阅读的习惯并没有因为生活恢复了正常而改变。现在,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大大减少,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不再醉心于碎片式阅读,重新开始阅读经典,比如,现在我的枕边书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厕所里摆着的是《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对不起,我要解释一下:我很少端坐在书房里正儿八经地读书,我主要的阅读,分别是在床上与马桶上)。

    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初激情澎湃、如饥似渴的阅读时代。

                                                       2022,10,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