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拆家者

(2022-08-26 05:48:46)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拆家者

    九太太是鲁迅的曾祖母。鲁迅的曾祖父苓年公大排行第九,所以,人们就都称呼鲁迅的曾祖母为九太太。

    九太太的娘家姓戴,其父是个监生,也是当地的富人。苓年公性格很好,很少发脾气,唯一的爱好是种兰花。但是,九太太相貌很是“严正”,整天价身板笔挺地坐在一把紫檀椅子上,给人一种很是威严的印象。

    她的性格有些孤僻任性,言行经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当年她的儿子介孚公(也就是鲁迅的祖父)进京赶考,中了进士。京报到了绍兴,在鲁迅家大厅里,敲锣报喜。对一个家族来说,这是一件大喜事,作母亲的应该高兴还来不及,但九太太却相反,在自己的房间里放声大哭。人们都感到奇怪:这么大的喜事,你为什么哭呢?九太太一边哭一边喊:“拆家者!拆家者!”

    “拆家者”是一句当地方言,意思是这回要拆家败业了。因为在她看来,做官如果不能赚钱便要赔钱。介孚公后来的经历,居然被九太太不幸而言中:

介孚公中进士之后,在翰林院庶常馆经过三年学习,被派往浙江杭州府金溪县当知县。光绪四年(1878),因事被巡抚参劾革职,降为教官。但是,次年他又变卖田产,花钱捐了个从七品的内阁中书,回到京城,日常工作就是抄抄写写。 再后来,科场案发,闯下了塌天大祸。

    光绪十九年三月,鲁迅的父亲报名参加了这年八月的举人考试。主持这次浙江乡试的主考官恰是22年前与介孚公一起考中进士的殷如璋。介孚公得知自己的同年来当主考, 就从上海赶到苏州,准备好关节条子,另外还有一张纸写着“洋银一万元”,是他许诺事成之后酬谢主考的价钱。 殷如璋的官船到达苏州码头,介孚公为避人耳目,自己留在船上,派家仆陶阿顺代送。他嘱咐陶阿顺,先投帖拜会,争取让主考大人接见,当面递信,如不接见,再投信函。

    陶阿顺原是个当佣工的粗人,为图省事,他把名帖和密封的信函一同呈递上去。当时,殷如璋正和副主考周锡恩谈天,陶阿顺将信函递上后,殷如璋知道其中有物,不便拆开,便搁置桌旁,不在意的样子,让陶阿顺先回去。谁知陶阿顺粗俗无礼,当着众人的面说,此信关系银钱大事,怎么不当面给个回条?事情曝了光,殷如璋又气又恼,立即下令把信和人一同交给地方官府查办,他本人则保住了清白。 朝廷颁下谕旨:内阁中书周福清即行革职,查拿到案,严行审办。按大清律例应该处斩,光绪帝将介孚公处以死罪,只是“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等到第二年秋审时,周福清被减刑为“牢固监禁”。直到光绪二十八年,被获准释放。一共蹲了8年大狱。

    由于这桩科场案,鲁迅的家庭从小康跌入困顿,也恰好应验了九太太那句:“拆家者”。不过,九太太早已于光绪十八年除夕去世,没来得及看到儿子拆家的过程。

                                                   2022,8,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没鼻梁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