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的游戏(三)

(2021-06-29 00:01:27)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半生蹉跎(20)

 童年的游戏(三)

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不管男女老少,不论尊卑智愚,也不分贫穷富有。正因如此,在那个极度贫穷、极度压抑的年代里,人们照常用不同的方式寻找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即使买不起,也不会自制玩具,但是随手抓起一件东西来,照样可以玩得欢天喜地,不亦乐乎。比如:

捉迷藏。这个游戏流行的很广;但我们捉迷藏,玩得那可是真叫一个野。躲藏的范围非常大,有时出去三四里地,经常躲的地点是村子四周的看场小屋,河坡沟畔,甚至还有平时人迹罕至的坟地、荒屋......尤其是到了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躲到寂静的可怕的梨树行里。即使这样,也有可能被找到。不过,即使被发现,藏的一方依旧要逃,前边跑,后边追,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汗水把棉袄都湿透了,叫冷风一吹,黏黏糊糊的冰凉,那滋味真叫一个惨!回到家里的时候,父母看见了,简直是又气又疼,嘴里骂骂咧咧的埋怨:“你们这是何苦!”不过,我们当时可不这样想,胜利的喜悦是压过一切的。

撞拐。双方都将一条腿盘到另一条腿上,一条腿独立,单腿蹦着用膝盖使劲去撞对方的膝盖。双方用的力气都很大,撞得生疼。谁要是坚持不住,就败下阵去。                     

扑蜻蜓。每到夏天,特别是中午,蜻蜓特别多,尤其是在水边上的树上、草上,密密麻麻的,落得到处都是。我们当地把蜻蜓叫做“麻踜”。有一种体积小,羽翅色彩单调,称为“钱儿麻踜”;另一种体积大,羽翅五彩斑斓,称为“官儿麻踜”。官儿麻踜最受欢迎,谁捉到的官儿麻踜最多,就说明谁的本事最大。三伏天就像下火,我们不顾天气炎热,先是跳到水里猛洗一顿,然后上岸来,光着腚,手里举着扫帚,在太阳底下奔跑着去扑蜻蜓,嘴里还念念有词:“官儿麻踜来,钱儿麻踜!跑跑晾晾,跑跑晾晾......”也不知哪儿挨着哪儿,至今我也不明白这词说的是什么意思。

砸杏核。农村杏树很多,很多人杏肉吃完了,杏核就随手一丢,孩子们却把杏核当成了宝贝:用它做一种叫“砸杏核”的游戏。玩法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桌球:在地上挖一个小坑儿,几个人同时把一枚或几枚杏核放进去;每人各自手持一枚“母杏核”去砸小坑里的杏核,砸出来的就归为己有;母杏核是最宝贵的,需要千挑万选,个头要大,分量要重,否则就不能把小坑里的杏核砸出来。正因为贵重,所以都像宝贝似的保护着,还都做了属于自己的标志。砸的时候,母杏核在砸别的杏核的时候,不能把自己落在小坑里。一旦落在小坑里,自己就要用别的杏核去“救”它。救不出来,被别人砸出去,就归了人家啦!自己也失去了这一轮的参与资格。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游戏是跳房子,男女皆宜,一般女孩子玩的比较多。在地上画出各种房子的几何图形,用特制的沙包(没有沙包就用瓦片代替)做道具。玩的时候,一条腿蜷起来,另一条腿要往前蹦,蹦的同时要将地上的沙包踢向规定的位置。人与沙包到达位置后,以相同的动作,连踢带蹦的到下一个位置。如此循环往复,谁首先走完整个过程就算胜利。

    最有趣的游戏是坐轿。两个人用手相互抓着,搭成一个平面,就算是轿了;另一人是坐轿的,坐到上面,那两个抬轿人就使劲的颠簸,一直把坐轿的颠下去。如果坐轿的是个老手,两手紧紧抓住两边的胳膊,死活不叫自己掉下去,而抬轿的坚持不住就算输了。

与此相类似的一种游戏叫抬网。两个人对面站着(人多的时候可以排成两排),相互抓住对方的手,胳膊不断地高举与落下,仿佛在抬一张大网捕鱼。扮作鱼的那个人要在两排胳膊的扬起时快速地穿过,如果被拦住就算输了。抬网的嘴里高声唱着:“一网不下网呀,二网去赶集呀;三网才下网呀——四网逮住个大甲鱼!”每当唱到第三句的时候,扮鱼的那位就要注意了;当唱到“四网逮住个大甲鱼”时,网就要落下来,如果跑的不及时,就会被抓住。

最简单、随时随地都能玩的游戏是斗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能玩。斗方的形式有多种,类似于下围棋,用小石子(用其他东西如草叶、树枝、瓦片,甚至土坷垃代替也可)轮流填空。下子的时候也是暗流涌动,每当形成一个规定形式的时候就会被对方吃掉,以至于全部被吞掉或被逼到死角就算失败。我所熟悉的有斗方、斗龙、赶牛蛋等等。

当然,玩的游戏远不止这几种,其他如水上抛瓦、粘知了、玩弹弓、吹柳笛、剁鱼、抓子、逮蛤蟆、捉蚂蚱......简直不枚胜举。

童年的我们,在游戏当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儿童的天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哪里有今天孩子们这么多时髦、高科技含量的玩具?但是,我们用自制的玩具玩的照样开心、高兴!看来,快乐是无时不在的,只要想有,它就会在那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