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利
(2021-04-16 00:01:0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日记:日记:1979,3,17
晚饭后,指挥部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分配人员。政工组人员有:袁培、齐安坤、樊立昭、赵洪江、刘爱芝、赵素青、崔成春、何福利、郭振立、李洪勉。
日记:1980,1,5
下午去城关,与郭振立等人包饺子。让他给买一点大米。
日记:1980,11,22
上午,郭振立来,中午在我处喝酒。买到夏津酒1.50元。
让郭振立给李毅买砟子。
晚上,与郭振立去礼堂看电影,英国故事片《孤星血泪》。
日记:1981,3,24
与郭振利认识很早,我第一次出河工,在北排河工程期间,同为政办室同事。我俩年纪差不多,同样身材不高,胖乎乎的,有人说我们有点弟兄相。不过,他是勤务员,专门伺候领导的,故而与政办室其他人员打交道并不多。他脑子好用,又勤快,眼里都是活儿,把领导伺候得舒舒服服的,领导很满意。直到退场之后,回到交河城里,都闲下来了,他经常到机关来玩,一起喝酒,一起看电影,这才逐渐熟络起来。到秋后滏东排河工程期间,我们已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了。
他父亲在公社兽医站工作,经济条件还算是比较好,所以出手很大方。平时都是就着伙房打来的菜喝酒,如果出去买菜,基本都是他跑道,也由他出钱。经常揩他的油的,还有两个女广播员。因为领导喜欢到广播站玩,作为勤务员,他自然也得跟着。广播员们仗着女孩的身份,蹭吃蹭喝的;有了事情,也是让他去办,所以,他们玩的也挺好,心甘情愿的听从她们的吆来喝去。不过,似乎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属于发乎情止于礼的那种类型。
我与郭振利之间,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发生,工作上也没有什么交集,就是平时愿意在一起玩,几天不见就很想的那种。聊天话题五花八门,海阔天空的什么都有。偶尔也说点理想奋斗之类的话题,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其实,这种朋友是最舒服的那种,彼此之间,谁也不贪图对方会给自己点什么,也不想互相利用达到什么目的。 没有任何的压力与担忧,也不存在任何的算计与争斗。这种朋友,看似平平淡淡,其实在利益至上的年代里,属于极难得的“稀有品种”。
说一点互相利用都没有,似乎也不符合事实。他在县城人脉广,路子多,我就经常请他帮忙,比如买点砟子买袋面什么的。为此,别的朋友知道我有郭振利这样的朋友,也通过我转托他办事,就像日记中提到的让他给李毅买砟子。但是,这种“利用”,是你情我愿,既不想邀功,也不图回报。办得成就办,办不成也无所谓,彼此之间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人这一辈子,不同的时间节点会有不同的朋友。时间长了,距离远了,浓烈的友谊也会被渐渐冲淡。离开海河指挥部之后,我与郭振利见面就少了。1981年,我在沧州《无名文学》工作,他知道我粮票紧张,居然专门赶到沧州,为我送来50斤粮票。我很感动,治酒招待,下午陪他看了一场电影。送他走的时候,送了他二斤糖块作为回馈。1982年,我在老家教书。有一次我出外办事好几天,回来后听说他来找过我,好像是要买点梨枣之类。因为我不在,他就回去了。我到教育局工作之后,有一次他来市区办事,住在宾馆里,给我打电话要我过去。我去了,他置办了酒菜,在宾馆的床头柜上就喝起来。互相说着别后的情况,诉一诉相思的衷肠,不知不觉都喝多了。我是怎样回到单位的,一直也没想起来。